历史上康熙为什么废太子

因为太子结党营私。

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康熙皇帝带着八个儿子围猎,为的是教育儿子们不要忘了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可惜还没等到地方,去接受教育的十八阿哥胤衸就突发疾病死在了路上。

在普通之家,有兄弟病逝,当哥哥的必定心痛不已。可在帝王之家,有同辈的阿哥去世,兄弟们不偷着乐就不错了。这让标榜以仁孝治理天下的康熙痛心不已,尤其是胤礽,面对这样的变故,丝毫看不到一丝伤心。康熙对胤礽的冷漠举动十分不满,顺带着把随行的众阿哥们大骂一顿。

这位服了四十多年的皇帝预备役的皇太子,越当心里越没底,所以他总想知道康熙在想什么,以后会有什么举动。于是他用了一个最笨的法子——在夜幕降临后去康熙帝的寝帐外窥视康熙!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给索额图安了个罪名,交宗人府查办了。查办索额图的时候,康熙曾说:“朕若不先发,尔必先之。”可见康熙当时是多么担心索额图和太子等人会逼宫甚至谋反。

这位皇太子情商也不太高,康熙把索额图都办了,还不老实点?于是就出现了上面说的“窥视门”。结果康熙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这位大清朝的第一位太子爷就这么被废了。

扩展资料: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初四日,康熙皇帝在木兰围场当众宣布废黜当了33年皇太子的胤礽。罪名有十项之多。

其中“欺侮荼毒大臣、侵扰百姓、攘夺外藩进贡马匹、勾结党羽、干预国事”等,属朝政范围,而当不到八岁的幼弟十八阿哥身患疾病,难以痊愈之时,冷血无情,暗中窥伺父亲起居,意图不良,则属于亲情范围。

年老的康熙帝(时年55岁),面临将丧幼子之痛,对太子不顾手足之情,不知安慰老父,反而每天晚上偷偷走近自己住地,屏住呼吸向内张望的行为,相当反感。这位老皇帝昼夜不得安宁,总是担心“未卜今日被鸩(下毒),明日被害”。

康熙帝对胤礽政治上的不满,与父子关系的龃龉彼此交织,儿子犯下的错误在皇权的放大镜中变得巨细无遗,曾经乖巧、稚嫩、单纯的儿子变得阴狠可怕。康熙帝甚至暴怒地指责胤礽“生而克母,此等之人,古称不孝”,把陈年往事翻出来算总账。既然子不孝,则父难慈。

十八阿哥刚刚病亡,胤礽立刻被废,遭勒令幽禁在紫禁城西华门内咸安宫。

尽管康熙帝与胤礽的父子亲情趋淡,但也有偶尔被唤醒的时候。冷静下来的康熙帝,一度怀疑胤礽的反常表现,是受了神鬼诅咒得病之故。等他经过救治疗养,看上去似已痊愈,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初九日,又宣布复立为皇太子。

不过,三年半后,即康熙五十一年九月三十日,胤礽再次被废,理由是“狂疾未除,是非不辨,秉性凶残,暴戾僭越”。这回废太子之后,康熙帝决意不再立储。康熙晚年的皇位继承,自此成为悬案,以至于生出后来许多风波。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揭秘康熙为何两度废掉太子胤礽:源于结党营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皇权无真心? 康熙朝“废太子”往事

康熙两次废太子的真实历史是第一次废太子是因为康熙着了夺嫡皇子们的道,第二次废太子是因为胤礽有逼宫的嫌疑,而康熙不知道的是,当时所有阿哥们将矛头一致对外,只有把太子胤礽给拉下了马,那么他们这些皇子才能够公平竞争。

因为他们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夺取那个皇位,把胤礽赶下台,只是他们斗争路上的第一步而已,胤礽第一次被废以后,这帮阿哥们争夺储君之位的激烈程度是康熙所没有想到的,为此康熙只好再次把胤礽给扶上太子之位,以此平息这场夺嫡之争。

历史沿革:

胤礽在雍正帝继位之后将其改名为“允礽”,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十四日(公历1725年1月27日)幽死于紫禁城咸安宫,享年五十一岁。后被追封为和硕理亲王,葬于黄花山(今天津蓟县)理亲王园寝,谥曰密。有作品见《康熙朝雅颂集》、《晚晴簃诗汇》。

在雍正王朝当中,无论是小说还是真实的历史,太子再一次复位之后,等待他的也许不是一个很好的前程,而是一个更加尴尬的境地。

可以说太子的复位,让太子又有了成为皇帝的希望,可经历了前期的被废,也让他看清了整个朝野当中的局势变化,自己虽有太子之名,却未必是最具实力的人。

因此在太子复位之后,可以提供给胤礽选择的机会并不多,只有重新加强自己的势力同期对其他势力进行打击,太子之位才能逐渐变得安稳。

否则一味的低调行事,恐怕只会让其他势力更进一步做大,毕竟太子的对手是不甘心失败的!所以胤礽在重新回到太子之位后,反倒变得更加的“癫狂”!

康熙两次废太子的时间分别是: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胤礽以罪废拘系于咸安宫,同年十二月被释放。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胤礽被复立为皇太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再以罪被废黜,仍禁锢于咸安宫。此后多次有推荐其复立的建议,但康熙帝始终未再立胤礽。

1、初次废黜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五月,康熙帝巡幸塞外,命太子、长子、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子随驾。在巡幸期间,发生了几件事,促使康熙帝与皇太子矛盾激化:大阿哥胤禔等皇子向康熙帝报告了太子的许多不良表现。比如说他暴戾不仁,恣行捶挞诸王、贝勒、大臣,以至兵丁“鲜不遭其荼毒”,还有截留蒙古贡品,放纵奶妈的丈夫、内务府总管大臣凌普敲诈勒索属下等。

种种不仁的表现,都令康熙帝非常不满。这些报告,有些是不实之辞,但是康熙帝深信不疑。最重要的是,他不仅为太子的暴行所气恼,而且不满太子的越位处事。他认为皇太子的行为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康熙巡幸途中,刚满七岁的皇十八子胤祄患了急性病,康熙十分焦虑,太子却无动于衷。康熙一方面疼爱年幼的老来子,一方面又回想起十多年来一直耿耿于怀的旧事,于是气愤地责备太子:作为嫡长子,毫无做兄长的样子。但是皇太子不仅不接受批评,而且还忿然发怒,蛮横地与父皇顶嘴。

此外,返京途中,康熙发现太子夜晚靠近他的帐篷,从缝隙向里面窥视,便立即怀疑太子可能要“弑逆”。这件事也刺激他下决心立即废掉皇太子。

2、复立再废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因为大阿哥与八阿哥争储失败,康熙帝诸子矛盾激化,为了缓和局势,康熙帝决定再立胤礽为太子。正月二十二日,康熙复立胤礽为皇太子,遣官告祭天地、宗庙、社稷。

皇太子虽复立,但原有的君储矛盾并未解决,所以很快就又发生了严惩皇太子党的事件。至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四月,议处户部尚书沈天生等串通户部员外郎伊尔赛等,包揽湖滩河朔事例额外多索银两一案。皇太子在策划逼父皇尽早让位,因此,康熙怒不可遏。皇帝与储君之间的矛盾,终于又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康熙决定再废皇太子。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三十日,康熙巡视塞外回京当天,即向诸皇子宣布:“皇太子胤礽自从复立以来,以前的狂妄还未消除,以至于大失人心,祖宗的基业断不可托付给他。朕已经奏报给了皇太后,现在要将胤礽拘执看守。”十一月十六日,康熙帝将废皇太子事遣官告祭天地、太庙、社稷。

扩展资料: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病危,召三、四、七、八、九、十、十二、十三诸皇子及隆科多觐见,康熙遗诏立胤禛为嗣皇帝,其子弘皙为亲王,要胤禛善待废太子与皇长子,康熙当日病逝于畅春园;十四日,胤禛封弘晳为郡王;二十日,胤禛正式登基,改翌年为雍正元年。雍正帝继位之后将胤礽改名为“允礽”,十二月十一日,雍正帝封允礽第二子弘晳为多罗理郡王。

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十三日,因胤礽病重,雍正谕大臣安排后事;十四日,胤礽病逝于禁锢地紫禁城咸安宫,终年51岁;十五日,雍正帝想要去理密亲王处祭奠,涉及胤礽有其感激雍正对其施惠,并教导弘晳一定要忠于皇上等话;册弘晳之母为理亲王侧妃,由其子赡养,其余妾室随个人意愿择定居所,“丰其衣食,以终余年”;十六日,雍正帝往五龙亭,哭奠。

胤礽死后,雍正规定:依前二阿哥福晋石氏丧仪照和硕福晋例(实际规格高于亲王福晋),故胤礽丧仪照和硕亲王例;理郡王府人员都穿孝(另命允祉、允祹、弘曙、弘晫、弘曦、弘昉、弘春、弘昂穿孝);令弘晳得尽子道,出殡时,每翼派领侍卫内大臣各一员、散秩大臣各二员、侍卫各五十员择定出殡日期,送至郑家庄,设棚安厝。如此等等。

胤礽后被追封为和硕理亲王,葬于黄花山(今天津蓟县)理亲王园寝,谥曰密。

胤礽第二子弘晳是为康熙皇长孙,自幼获得祖父宠爱,抚育宫中。在其父胤礽被废太子之后,弘晳已长成一名青年,他为人贤德,故时有传言康熙帝会因宠爱弘晳而第三次册立胤礽为储君。

乾隆四年(1739年)十月初,宗人府议奏,康熙帝第十六子庄亲王允禄与其子辈弘晳、弘升、弘昌、弘晈等人结党营弘,往来诡秘,上书请求将他们进行惩处。

乾隆帝认为:“弘晳自以为自己是以前太子的嫡子,居心叵测。”着将弘晳革去亲王,仍准于郑家庄居住,不许出城,后改禁锢地至景山东果园内,除宗籍,改名为四十六。此事件不可不谓为康熙朝储位斗争的余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54854.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