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三一律

三一律(classical unities)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亦称“三整一律”。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先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理论家琴提奥约于1554年提出,后由法国新古典主义戏剧家确定和推行。

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行动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三一律戏剧优点:剧情集中,紧凑。

三一律戏剧缺点:人物类型化,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扩展资料:

三一律是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引申出来的。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论述了戏剧行动的一致性,认为戏剧“所模仿的就只限于一个完整的行动”,但并不排斥使用次要的情节。他也提到“悲剧力图以太阳的一周为限”,但这只是指演出时间的长度。

16世纪,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被阐发、曲解。意大利理论家基拉尔底·钦提奥在1545年首先提出“太阳运行一周”指的是剧情的时间。

其后,洛德维加·卡斯特尔维屈罗在注释《诗学》时又进一步阐述了剧情时间与演出时间必须一致的观点,并认为戏剧“必须真正限于一个单一的地点”。此外,戏剧行动的一致性也被加上了排斥次要情节、只能有一条情节线的限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一律

【三一律】

欧洲古典主义戏剧所遵循的一种创作法规。它明文规定剧本必须地点一致,指剧中的人和事只能表现在一个地点;时间一致,指剧中故事经历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动作一致。指情节按一条主线进行。

这是在亚里士多德观点的基础上进行阐发、补充而成。《诗学》对希腊戏剧特点的叙述中,只提到情节的一致和时间的一致。到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文艺理论家把地点的一致加了进去,成为三一律。后来,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进一步把它奉为戏剧创作的法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96143.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