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都有哪些标志性建筑?

1、青岛德式官邸旧址

青岛德式官邸旧址始建于1905年,这座建筑物原为德国驻青岛殖民地总督的住所,故又名“总督官邸”。它处于信号山半山坡上,依山面海,居高临下。

1996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称“德式官邸 旧址”。德式官邸建筑面积为4083平方米,在近百年时光中,虽历尽沧桑,但其基本价值感依然烁目。

就历史文化内涵与建筑艺术价值而言,20世纪在中国诞生的其它西方建筑恐无一能出其左右。而就青岛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而言,德式官邸俨然成为我们身处其中的这个文化名城之百年演进史的一个生动缩影。

2、胶澳总督府

胶澳总督府位于市南区沂水路11号,1904年5月开工,1906年4月竣工。由德国设计师拉查鲁维茨设计,建筑师为德国人马尔克,由德国汉堡阿尔托纳区F·H·施密特公司施工。面对小青岛和青岛湾,处于当时青岛市中心处,是当时德国胶澳总督办公的地方,又称“总督府”。

3、青岛火车站

青岛站位于市南区泰安路,始建于1899年,是一座饱经沧桑的百年老站,担负着青岛市及周边地区旅客、货物运输任务。

火车站是由德国人魏尔勒和格德尔茨设计,由山东铁道公司施工的。当时的火车站主要由钟楼和候车大厅两大部分组成,北联一层办公用房,建筑具有德国文艺复兴建筑风格。

候车大厅以高大的装饰山墙和三个大型券门突出了面向市区的主入口,楼南角耸起一座造型优美的尖钟塔,正居于广西路和兰山路的轴线上,成为兰山路对景。火车站成为胶济铁路的终点站,并成为青岛的景观建筑之一。

4、青岛天主教堂

青岛天主教堂本名圣弥厄尔教堂。(部分报道称:圣爱弥尔教堂),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依据哥德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而设计。

拟建教堂应高百米,适逢二战爆发,希特勒严禁德国本土资金外流,该教堂不得不修改图纸,即建成现在规模。教堂始建于1932年,于1934年竣工。塔身高56米,是建国前山东省较高的建筑。

5、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南区南部,分布于八条以古代重要关隘命名的马路旁,因此得名。

八大关建筑与20世纪初由德国建筑师设计建造,以后美、俄、日等国建筑师及中国建筑师陆续设计建造,至20世纪40年代基本完成。

形成了300余栋集20多个国家不同建筑风格的别墅建筑群。总建筑面积145,368平方米。建筑结合了西方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有平面对称、轴线突出的德式,尖塔坡顶的哥特式,装饰粗放的西班牙式等。建筑群依山傍海,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青岛标志性建筑是青岛奥帆中心。青岛的奥帆中心随之也名声大噪,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不仅有飞帆渺渺的优雅,有青岛十大旧景代表燕岛秋潮。尤其是奥帆中心的红色雕塑标志,已成为青岛的典型地标。青岛是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和第13届残奥会帆船比赛举办城市。

地质特征

青岛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隆起带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区内缺失整个古生界地层及部分中生界地层,但白垩系青山组火山岩层发育充分,在青岛市出露十分广泛。岩浆岩以元古代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艾山式花岗闪长岩和崂山式花岗岩为主。

青岛标志性建筑是:五月的风。

五月的风是坐落在青岛“五四广场”的标志性雕塑,作者是黄震,高达30米,直径27米,重达500余吨,为我国目前最大的钢质城市雕塑。

雕塑取材于钢板,并辅以火红色的外层喷涂,其造型采用螺旋向上的钢板结构组合,以洗练的手法、简洁的线条和厚重的质感,表现出腾空而起的“劲风”形象,给人以“力”的震撼。雕塑整体与浩瀚的大海和典雅的园林融为一体,成为“五四广场”的灵魂。

五月的风建造历史

五四广场建于1997年,北依青岛市市政府办公大楼,南临浮山湾,位于东部新区,市政府大楼南侧,有大型草坪、音乐喷泉,以及标志性雕塑“五月的风”,以螺旋上升的风的造型和火红的色彩,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基调和张扬腾升的民族力量。

对面海中有可喷高百米的水中喷泉,整个景区的氛围显得宁静典雅、舒适祥和。这里已成为新世纪青岛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五四广场分南北两部分,分布于中轴线上的市政府办公大楼、隐式喷泉、点阵喷泉、《五月的风》雕塑、海上百米喷泉等富有节奏地展现出庄重、坚实、蓬勃向上的壮丽景色,在大面积风景林的衬托下更加生机勃勃,充满现代气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133690.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