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于泰山轻于鸿毛原句是什么?

原文句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意思是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却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用死追求的目的不同啊。

全文内容节选。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为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公元前110年,司马迁回到长安。病危中的父亲向他讲述了想写一部史书的志愿,可惜未能实现,希望司马迁完成这个任务。三年后,司马迁继承父职,任太史令。他广泛阅读宫廷中的藏书和档案,积累了大量历史资料,开始了《史记》的著作工作。

公年前99年,汉将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获罪下狱。由于家里穷,拿不出足够的钱来自赎,结果受到了腐刑(残害生殖器的酷刑)。受刑后,司马迁的心情非常痛苦,一度想死去。但他想到自己的著作还没有完成,强忍痛苦,坚强地活下去。出狱后,他担任中书令,怀着满腔悲愤,坚持写作,终于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历史巨作《史记》。

司马迁在给老友任安的一封信中,谈到了自己对死的看法。他认为,人本来都有一死,有的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死得比鸿毛还轻,这是由于死的原因不一样造成。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成语解释]泰山:山名,在山东省,主峰海拔1524米;鸿毛:大雁的毛。形容意义重大或比大雁的毛还轻,指双重价值

[典故出处]当代·高晓声《刘宇写书》:“刘宇如果死了,究竟算泰山还是算鸿毛,只有天晓得。”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复句式

[产生年代]现代

重于泰山的近义词:万古流芳   

[成语解释]芳:香,指美名。好名声永远流传。

[典故出处]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三折:见如今千载明扬,万古流芳。

译文:见到现在后世千年都能公开宣扬,好名声永远流传。

[近义词]名垂青史、万古留芳

[反义词]遗臭万年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1、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拼音:qīng rú hóng máo,zhòng yù tái shān。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人生价值的轻重悬殊。

2、出处:这个成语来源于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136294.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