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以烦执事 以什么意思

“敢以烦执事”的“以”的意思是:拿。“敢以烦执事”的意思是: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一、以的释义

用,拿,把,将;依然,顺,按照;因为;在,于(指时日);目的在于;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古同“已”,已经;太,甚;及,连及。

二、组词

以后、以前、以为、以往、以及等。

三、字形演变(如图)

扩展资料:

一、以后 [ yǐ hòu ]

方位词。现在或所说某时之后的时期。

二、以前 [ yǐ qián ]

方位词。现在或所说某时之前的时期。

三、以为 [ yǐ wéi ]

认为。

四、以往 [ yǐ wǎng ]

从前;以前。

五、以及 [ yǐ jí ]

连词。连接并列的词或短语,语义上一般前重后轻

“敢以”的意思是岂止、怎敢

执事古今异义。古义: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出处节选】《烛之武退秦师》——先秦:左丘明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白话译文】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扩展资料

1、《烛之武退秦师》创作背景

该文故事背景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九月甲午时。秦、晋联合攻打郑国。郑国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烛之武巧妙地勾起秦穆公对秦、晋之间的矛盾的记忆,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

2、《烛之武退秦师》鉴赏

《烛之武退秦师》见《左传》。《左传》又名《左氏春秋》、《左氏春秋传》。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名著,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全书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

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左传》长于叙事,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文学修养,对许多大小历史事件,作了深刻而生动的记述,形象鲜明,语言优美,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

意思是: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属下。

出自春秋时期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原文选段: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文:

夜里,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属下。

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不好办,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的实力呢?邻国实力增强,就等于您的力量削弱了。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经过,郑国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无坏处。

扩展资料

作品背景:

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2年),晋国和楚国大战于城濮,结果楚国大败,晋国的霸业完成。在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协助楚国一起攻打晋国,而且晋文公年轻时流亡到郑国,受到冷遇,所以文公把新仇旧怨加到一块,于两年后联合秦国讨伐郑国。

郑伯闻讯后,派烛之武面见秦穆公,劝他退兵。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两国的矛盾表现出处处为秦国利益着想的样子,分析当时的形势,抓住利害关系,说明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利,灭掉郑国对秦国不利的道理,终于说动秦国退兵。此文即是记叙了这一历史事件。

文章主旨:

此文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以一己之力,凭借对时局的洞若观火和过人的辩才,终于使郑国免于灭亡,其临危不惧、解除国难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辩的杰出外交才能,为人赞叹。全文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有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烛之武退秦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143061.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