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轨制名词解释是什么?

单轨制名词解释:单轨制以美国为代表的学制结构,形成于19世纪后半期。具体为自下而上的结构:小学、中学、而后可以升入大学。"轨"为一个年级的班数。

【单轨学制】:它是相对于双轨学制而言的。双轨学制:一轨自上而下的结构——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从下而上的结构——小学(后来是小学和中学)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联结的中等职业教育)。

单轨学制只有一种结构,要么是自上而下,要么是自下而上的。单轨学制是一个国家的学校系统中不人为地区分学术性和职业准备两种目标。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在现代教育制度的形成过程中,最先形成和完善起来的是学校教育系统,最初的教育制度就是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学制已经不只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而是各种施教机构系统的总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

三种基本类型:双轨制(一轨是学术教育,另一轨是职业教育)、单轨制、分支式学制。

单轨学制的优点是所有人能接受同样的教育,缺点是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所有人都能在同一个系统内部学习,所有人能接受同样的教育,体现出了民主性和公平性,有利于普及教育。但是由于所有人的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单轨制以美国为代表的学制结构,形成于19世纪后半期。具体为自下而上的结构:小学、中学、而后可以升入大学。“轨”为一个年级的班数。

历史上之所以出现单轨制与双轨制的学制现象,是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阶层的划分的。双轨制,主要是根据入学者的阶级和社会地位,分别进入两套不同的学校系统。一套系统是为贵族和特权阶层的孩子所设立的,主要是为了能够进入以学术课程为主的文法或公学,将来可以升入高等学府机构或者是大学,掌握学术理论知识。另一套系统是为普通的平民阶层所设立的,是为普通的平民培养日常的生产生活所需的技能。

美国出现单轨学制原因:

在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随着公立中学运动的开展,与小学衔接的大众性公立中学迅速发展,到19世纪末取代欧洲型的中等学校而成为具有美国色彩的中学。与此同时中学开始实行课程选择制以满足入大学的要求,因此大学与中学的接续关系得到了改善。

到20世纪10年代,以1918年美国教育协会“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发表《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为标志,美国建立了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相衔接的单轨学制,即六三三四制。

这一学制的建立,也使美国率先在世界上建立了后期中等教育制度,这为二战以后世界许多国家的学制改革起到了先导作用。

单轨学制的多样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小学教育制度日臻完善。无论在学校系统方面,还是在教育民主化方面,都已形成制度化的、一定规模的国民教育体系。

特别是通过社会民主力量的努力和争取,加上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雄厚物质基础,以及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配套设施,西方国家先后统一了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并完善了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相互衔接的教育制度。

在西方国家中,在学制上实施单轨制是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这种单轨学制具有一个系列、多种分段的特点,有利于教育的逐级普及,体现社会公平和教育机会均等原则。

教育实践证明,它对现代生产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单轨学制现已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采用。西方国家形成单轨制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建立综合中学。在综合中学方面,美国为其他西方国家树立了一个范式。

随着欧洲各国普及义务教育年限的不断延长,初中阶段的教育早已成为义务教育。但是,由于中学本身存在着水平和质量方面的巨大差异,因而造成实际机会的不均等。

针对这种现象,英、法、德等国均采用综合中学的形式把初中阶段的各种类型的教育合并为统一类型的教育 尽管遇到许多障碍,但综合中学代表了当代中等教育发展的方向。特别要指出的是,英国的综合中学发展最快,20世纪80年代综合中学的学牛数已超过学生总数的90%以上。

在建立单轨学制的同时,两方国家又丰富了学制的形式,使其更加多样化。20世纪中期以后,西方国家开始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培养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人才建立中小学教育制度。多样化的中学模式成为其学制改革的趋势之一。

学制多样化主要表现在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的多样性,这是由社会经济部门的产业结构多样性和高中阶段教育任务的双重性决定的二虽然教育历史上的双轨制已被单轨制所取代,但当代社会的急速变革、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家经济实力的猛增,也使得中等教育的结构更加复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148065.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