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砂率

砂率:是混凝土中砂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率。

砂率是混凝土中“砂”的质量与“砂和石”总质量之比。一般用βs表示,βs=砂/(砂+石),在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中常用。

在建筑材料中,粒径5mm以下称为砂,5mm级以上称为碎石。砂的粗细以细度模数确定,一般用μf表示。3.7-3.1为粗砂,3.0-2.3为中砂,2.2-1.6为细砂,1.5-0.7为特细砂。

根据砂的粗细颗粒的分布,又分为I区、II区、III区砂,其中II砂分布最为合理,最为适合使用。碎石根据粒径一般分为5-10mm、5-16mm,5-20mm,5-25mm,5-31.5mm等规格,根据相关技术要求进行使用。

砂子细了要降低砂率,砂子粗了反而要提高砂率。因为砂子越细、砂子的表面积越大、需要包裹砂子的水泥用量越大,所以要降低砂率,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及和易性,反之砂子粗了要提高砂率来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

砂率数值选取:

1、只用一个单粒级粗集料配置混凝土时,应加大砂率。

2、使用细沙时,砂率要降低;使用粗砂时,砂率要增大。

3、薄壁构件时,砂率取偏大值。

砂率:SP= 砂的用量S/(砂的用量S+石子用量G)×100%

是混凝土中砂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率。

砂率的变动,会使骨料的总表面积有显著改变,从而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有较大影响。

确定砂率的原则是:在保证混凝土拌合物具有的粘聚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水泥浆最省时的最优砂率。

砂率的变动,会影响新拌混凝土中集料的级配,使集料的空隙率和总表面积有很大变化,对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产生显著影响。

在水泥浆数量一定时,砂率过大,集料的总表面积及空隙率都会增大,需较多水泥浆填充和包裹集料,使起润滑作用的水泥浆减少,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减小。

砂率过小,集料的空隙率显著增加,不能保证在粗集料之间有足够的砂浆层,也会降低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并会严重影响粘聚性和保水性,容易造成离析、流浆等现象。

扩展资料:

影响合理砂率因素

石子最大粒径较大、级配较好、表面较光滑时,由于粗骨料的孔隙率较小,可采用较小的砂率。

砂的细度模数较小时,由于砂中细颗粒较多,混凝土的粘聚性容易得到保证,而且沙在粗骨料的剥开作用较小,可采用较小砂率。

水灰比较小,水泥浆黏稠时,由于混凝土的粘聚性较易得到保证,可采用较小砂率。

施工要求的流动性较大时,粗骨料经常易出现离析,所以为了保证混凝土的粘聚性,需要较大砂率。

当掺入引气剂或减水剂等外加剂是,可适当减小砂率。

砂率的计算范围

砂率有一个合理范围,处于这一范围的砂率叫合理砂率。

当采用合理砂率时,在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一定的情况下,能使混凝土拌和物获得最大的流动性且能保持良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

合理砂率随粗集料种类、最大粒径和级配、砂子的粗细程度和级配,混凝土的水灰比和施工要求的流动性而变化,需要根据实际施工条件,通过试验来选择。

交通工程混凝土计算中,砂率用"βs"来表示,非"SP"。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砂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162362.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