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鹿鼎记中郑克爽的实力如何?

在新鹿鼎记中,郑克爽的实力不是很强,武功平平为人阴险狡诈是书里的一个小boss。既然是反派就一定是韦小宝的情敌,曾经和韦小宝争抢阿轲。

虽然新版鹿鼎记拍的并不是很好,张一山饰演的韦小宝让许多网友吐槽太像太过于猥琐,太像一个反派。但是我们都得承认,鹿鼎记是一本非常好看的小说。金庸先生写武侠小说的实力,我们都有目共睹。而且老版鹿鼎记拍的十分经典,许多情节,引人入胜。鹿鼎记的主要剧情以清代为背景,讲述一个平平无奇的街头少年韦小宝,因为机缘巧合闯荡江湖,并且凭借自己的聪明智慧将朝廷和武林玩的团团转,成为大赢家的故事。

一、郑克爽的实力并不高。

任何一部小说,任何一个影视作品,只要有情节就一定会有主角和反派。郑克爽就是鹿鼎记里的一个小反派,郑克爽是台湾延平郡王的次子。也就是说郑成功是郑克爽的爷爷,我们都知道郑成功是一位英雄,赶走侵略者,为台湾人民带来安定。但是在这本书中,郑克爽与郑成功的形象截然而反。郑克爽在书中是一个小反派,拥有所有纨绔子弟所具有的特性。就比如说武功不高,非常嚣张,而且贪生怕死。

二、郑克爽的结局。

既然和书中主角韦小宝作对,那么就不会有好下场。郑克爽在通吃岛上刺死陈近南,本来韦小宝我看不惯他,认为他是自己的情敌。这一次又杀死自己的朋友,因此为了报仇使用计谋,让郑克爽写了一个巨额欠条。最终台湾归顺清朝,韦小宝带领一群侍卫去郑府讨战,这个时候郑克爽已经两鬓斑白,成为一个即将死亡的人,这就是他的结局。

郑成功的孙子郑克爽才37岁就抑郁而死的原因如下:

第一:投降大清以后觉得无颜面对祖先。

郑克爽虽然是郑成功的孙子,但是跟他的爷爷比起来,郑克爽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无胆鼠类。虽然郑成功确实是一个厉害的人物,但是他的孙子并没有继承他的优良基因,只能算是一个坐吃山空的人。虽然郑克爽在台湾名声也很高,但是还是仗着郑家的面子,其实自己一点才能都没有。

眼看着受不住台湾了,于是就主动的投降了。并且获得了大清的优厚安抚。但是投降以后的郑成功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是也算是将自己的祖业拱手让给了别人,所以每每想到这里,都让郑克爽感觉特别的羞愧和抑郁,这种情绪基本上就伴随着他这一生。因此郑克爽的身体大不如前,就是在这样抑郁的心理疾病的折磨下在37岁的时候就死掉了。

第二:郑克爽认为收复台湾无望,彻底绝望了。

其实郑克爽当初还是想要力保台湾的,只不过当时的台湾兵力完全无法跟大清抵抗,而且士兵们都没有战斗力,士气非常的低迷,不少士兵为了保命都是主动向对方投降。看着这样的局面,郑克爽可以说是百抓挠心,虽然想要继承和保留郑成功留下的祖业,但是现实来看已经无力回天了。所以郑克爽受到了非常大的打击。

第三:郑克爽投降以后被软禁在京城,生活很不好。

其实当初虽然郑克爽投降以后,大清还给郑克爽授予了海澄公的爵位,但是其实这只不过是个空的头衔。而郑成功也不允许回到福建,相当于把郑克爽一家人都软禁在了京城。而当时郑克爽在大清可以说是坐吃山空,那么大一家子人吃喝用度全部都是吃老本,而且他虽然有头衔但是没有职务,生活十分困难。

郑氏是明朝忠臣,而吴三桂是明朝叛贼。两人之间的恩怨可见一斑。

迥然不同的出身

吴三桂祖籍江苏高邮,1612年出生在辽宁锦州。他出身于辽西将门世家,父亲吴襄官居锦州总兵,舅舅祖大寿是晚明督师袁崇焕的第一猛将,因此吴三桂可谓根正苗红。

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明天启末年,他曾带二十余名家丁杀入四万清兵包围中,救出父亲,孝勇之举天下闻名,有“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美誉。

郑成功本名郑森,是中日混血,小吴三桂12岁,1624年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岛,母亲田川氏是日本人,父亲郑芝龙是来自福建泉州的大海盗,横行于中国东南沿海及日本、台湾、菲律宾等海域。1628年,郑芝龙接受明朝崇祯招安,任"五虎游击将军",后官至总兵。1629年,郑成功离开日本,被接回泉州府。

1638年,郑成功考中秀才,又经考试成为“廪膳生”,即成绩名列一等的秀才。1644年,郑成功入南京国子监就读,拜钱谦益为师,钱谦益就是那位东林党领袖,清初诗坛盟主,柳如是的老公。

1644后的不同选择

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率部突入北京,崇祯自缢,明朝灭亡。

此时,吴三桂镇守的宁远成为孤城,南有李自成的大顺军,北有多尔衮的清军,两面受敌,这个局不好破,稍有不慎,便有灭族之祸。

最简捷的出路就是投降大顺,毕竟李自成属于同族,父亲吴襄及家人滞留京城作为人质,而清人属于异族,与他有拼杀了十几年的仇恨。然而,一封密信让吴三桂改变了主意,从密信中得知:父亲被李自成大将刘宗敏抓捕,严刑拷打,索要二十万两白银,但只凑得白银五万两。此外,爱妾陈圆圆也被刘宗敏霸占。

吴三桂闻讯大怒,继而惊慌,此去归降必是羊入虎口。面对现实,为求活命,他只得向清搬兵,声称只专心剿灭李闯,为崇祯报仇。而此时的清则以大明臣属的名义公开寻找崇祯之子,声称会将崇祯之子奉为正统。两者一拍即合。可此后,南明衰微,清廷已经坐大,吴三桂已是骑虎难下,只有协助清廷消灭南明,才能保他们家族的平安。明室虽从未薄待过吴三桂,身为降将的吴三桂却不得不积极的消灭南明,并最终手刃永历帝以向新主子表忠心。就这样,吴三桂彻底投靠了清廷。

而郑成功此时在做什么?山海关是前线,吴三桂无路可退。而福建还是后方,清军一时无法南下。1645年,父亲郑芝龙在福州建立了第二个南明政权,奉明唐王朱聿键为帝,年号隆武。21岁的郑成功深得隆武帝赏识,赐国姓朱,改名“成功”。

而郑芝龙建立政权,并不是忠于明朝,而是投机,不久,清以闽浙总督的官职为诱惑,使郑芝龙叛明降清。郑成功劝阻父亲不成,只好带着部分兵将出走金门。

此后清军背约,把郑芝龙一家挟往燕京,更出兵攻打郑家的故乡泉州南安。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在战乱中自缢身亡;得知母亲死讯,郑成功更对清人深恶痛绝,绝无信任。

都是坑爹的主

1644年4月22日,吴三桂与清兵将领阿济格、多铎联手,在一片石大败李自成,接着,再败李自成于庆都。

4月23日,李自成大怒,在永平城西范家庄把吴三桂的父亲吴襄斩杀,并将他的首级悬挂在高竿上示众,回师京城后,又把吴家三十八口灭门。

此前,吴三桂写给父亲一封诀别信,末句为:“父既不能为忠臣,儿亦安能为孝子乎?儿与父诀,请自今日。父不早图,贼虽置父鼎俎之旁以诱三桂不顾也。男三桂再百拜。”父亲你不能做忠臣,儿子又怎么能做孝子?儿子与父亲诀别,就从今天开始。父亲没有早日谋取破贼之计,现在就算逆贼把父亲放在油锅旁,威胁利诱我,儿子也不会多看一眼。

而郑成功在父亲郑芝龙决意降清后,遂至孔庙哭庙、焚儒服,对自己的父亲说:"若父亲一去不回,孩儿将来自当为父报仇。"后率部出海,继续反清。为了安抚郑成功,清朝对投降的郑芝龙优待有加,芝龙数次奉令命郑成功归顺,但都无效。

1661年十月初三,清廷见郑芝龙已无利用价值,斩郑芝龙与其亲族今北京市府学胡同西口,郑芝龙在北京的一家老小11人没有留下一个。

此前,郑成功曾写信给郑芝龙::“吾父往见贝勒之时,已入谷中,其得全至今者,亦大幸也。万一吾父不幸,天也,命也,儿只有缟素复仇,以结忠孝两全之局耳。”父亲你降清的那一天,就已落入清人陷阱中,到今天还能保全,实属万幸了。万一您不幸遇害,天意与命运如此。作为儿子,我只有为您复仇,以求忠孝两全。

求的都是封疆裂土

吴三桂自从放八旗入关起,就已入了坑。

先是只与华北李自成为敌,再而派去西南攻打张献忠,进而进攻李定国,再而与南明部队为敌,一步步陷下去,毫无退路,只能尽忠清朝,为此,对南明朝廷赶尽杀绝,不远万里绞死永历,又派嫡子吴应熊去北京并迎娶建宁公主。

他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永镇云南,要像明代沐英那样,做一个货真价实的平西王,做个能够威福自操的土皇帝,仅此而已。

然而,卸磨杀驴的时刻到了,年轻的康熙急不可耐的地要撤藩。给出的撤藩的条件:只安置老吴家人,对于吴三桂的几万部下和家属呢?对不起,朝廷不安置。

就这样,1673,已62岁的吴三桂不得不反了。

而郑成功,确实算是个忠于明朝皇帝的人,他一直在礼节上尽着臣子的职责。不过他地处东南,南明永历朝廷则在西南,隔得特别远,在客观上,朝廷其实管不了他的,一切都是他自己说了算。

1654年,南明大将李定国约郑成功合兵广东、福建,会师北上,郑成功却只是虚应而不行动,最终导致新会战役失败——南明中兴从此无望。1661年,永历帝被吴三桂俘虏了,大明忠臣张煌言想请郑成功相助,奉寓居金门的鲁王朱以海为帝。但是,郑成功并未答应,他不愿受制于人。

郑成功在与清廷交战期间,也曾多次和清廷谈判,他曾暗示,如果清军能将浙江、福建、广东交由自己管辖,他可以马上归降。而清廷则只同意把漳泉潮惠四州交由郑成功管辖,并要求剃发。于是,一拍两散。

可见,“反清复明”只是郑成功的口号。其实,他只是想反清,建一个割据政权。

后来,郑成功的儿子郑经与清廷谈判,表示愿意作为藩属国归顺清廷,但有个前提——“苟能照朝鲜事例,不削发,称臣纳贡,尊事大之意,则可矣。”这个郑经,把他爸的意思挑明了,想搞台独。

战斗值谁更高

先来看看吴三桂。1673,吴三桂起兵反清之初,便连下贵州全省、湖南的衡州。

1678年初吴三桂在衡州登基为皇帝,国号大周。吴三桂善于用兵,也善用人。六月初,吴三桂大将马宝,率5万大军南下,攻击永兴,两战两胜,大创清军,迫其退回广东。七月,吴三桂派出大将胡国柱、夏国相率十万大军,突入两广,广西全境,除了梧州,全部都被吴军收回。至此,吴周政权已辖衡州、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陕西和甘肃等省。

1678年八月十八日深夜,吴三桂在衡州皇宫驾崩,时年67岁。皇孙吴世[继位。1681年冬,清军进入云南省城昆明,吴世[自杀。吴三桂之败,没输在战斗值上,而是输在了年龄上,康熙比他小42岁。

再来看看郑成功。

1650,郑成功为了解决筹集粮饷问题,于六月进攻潮州,潮州守将为南明将领郝尚久,此战纯属内讧。郝尚久前有郑军,后有清军,腹背受敌,一气之下投降清军,一同对抗郑成功。郑军攻城不下,只好于八月解围。

1652年正月,郑成功率领船舰来攻击漳州。郑军先胜后败,退守海澄县,清军趁胜收复南靖、漳浦、平和、诏安四县。1653年五月,郑成功围攻漳州之役失利后,清军将领金砺决定乘胜追击打垮郑军,来进攻郑军驻守的海澄。郑成功将其击退,乘机将海澄建设成了一个前进的基地和堡垒。

1658年,郑成功统率水陆军十七万北伐,会同张煌言部队顺利进入长江,接连攻克镇江、瓜洲,进而包围南京。后因郑成功中清军缓兵之计,意外遭到清军突袭,致使郑军大败,损兵折将。再试图攻取崇明县未果,只好退回厦门。

北伐南京失败后,郑成功所部元气大伤,为了解决大军的后勤给养,郑成功决定前往台湾。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亲率将士二万五千、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向台湾进军。1662年2月1日,荷兰守军出降。

郑成功死于1962年6月23日,年仅38岁。1683年,康熙派施琅——原郑成功部将进兵台湾,郑成功之孙郑克爽随之而降。

郑军与清朝作战,水军曾给清廷带来极大困扰,因为满清骑兵大都属于“旱鸭子”,根本不善于水战。但郑军一旦登岸,攻城略地,明显战斗值不高。

此外,郑成功驭家驭臣都极严,往往一意孤行,意气用事,故此,有不少下属投清,甚至儿子郑经也发动兵变,这更加重了郑氏的内耗。

死后评价天壤之别

吴三桂死后被称为汉奸,让人唾骂;郑成功则为民族英雄,受人敬仰。

“吴三桂径行反叛,背累朝豢养之恩,逞一旦鸱张之势,横行凶逆,涂炭生灵,理法难容,神人共愤。”这是康熙对吴三桂的评价。

而康熙为郑成功写的挽联为:四镇多易心,二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二人同与清廷为敌,为何评价如此不同?

首先,二人气节不同。吴三桂先叛明降顺,再叛顺而降清,再又叛清自立。即使为身家性命计,也难免让人不齿。而郑成功则至少在名义上尽忠明朝,至死不渝。

其次,清朝统治者的褒贬,“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无论吴三桂是否叛清,他也最终会被列入《贰臣传》中,如洪承畴,毕竟叛变是不可以提倡的。而赞美抗清的郑成功,清廷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号召本朝也要有这样的忠臣。

此外,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了台湾,因此,他是一位无可争议的民族英雄。

所谓的坏人未必一无是处,所谓的英雄未必大公无私。人性都是复杂的,具有复杂人性的人,才是真实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164888.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