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惊是什么动物

是黄猄,不是黄惊。

黄猄也叫赤麂,属于哺乳动物纲、偶蹄目、鹿科、麂属。是麂类中体形最大一种,体长约1米,尾长17~21厘米,体重25~30千克。

黄猄是孤独活动的动物,习性胆小谨慎,多在夜间或清晨、黄昏觅食,白天隐蔽在灌丛中休息。受惊时能发出极为响亮的类似狗吠的叫声。活动范围很固定,被追捕逃跑时,无论跑多远,最后又会回到自己原来的活动区域。

黄猄生活在低海拔山区丘陵的森林、灌丛。以植物嫩枝、叶、花、果实、农作物为食。繁殖力强,全年都能交配,孕期210天左右,每胎产一仔,一岁达到性成熟。

麂皮是重要的制革原料。

黄猄分布于中国,文莱,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

黄猄是国家的三级保护动物。

黄猄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ver 3.1——无危(LC)。

黄猄的形态特征:

赤麂为麂属中体型较大的一种,体重20-33千克,体长 1100毫米左右。雄性具长而向后内弯曲的两叉角,角柄长度居麂类之冠。上颌有粗长向下的犬齿。额腺显著,但泪窝较它种类的鹿小。额部无明显簇毛。

赤麂脸部较为狭长,前额至吻部毛色微黑,自眶下腺至角分叉处每侧有一条较阔而明显的额腺,额腺较长而最后交叉在一起成“v”形。四肢细长。

雄兽有角,单叉型,角短而直向后伸展,角基长、角尖向内弯,二尖相对。雌兽无角,但其额顶与雄兽生角相应部位微有突起,且生着特殊成束的黑毛,如同角茸。

黄惊的学名是矮鹿。黄惊角可药用。有温暖脾胃、强心润肺、利湿、壮阳及延年益寿之功能。

赤麂为麂属中体型较大的一种,体重20-33千克,体长 1100毫米左右。雄性具长而向后内弯曲的两叉角,角柄长度居麂类之冠。上颌有粗长向下的犬齿。额腺显著,但泪窝较它种鹿的为小。额部无明显簇毛。

黄猄角主要用在配饰上。天然的产品,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挂汽车上或钥匙扣上,大一点的可以做成把玩件。

扩展资料:

黄猄一般指赤麂。

赤麂主要栖息在山地、丘陵地区灌丛和低海拔阔叶林,草丛也是它常活动的场所,在山寨村旁,田园房角亦可发现其行踪。喜独居或雌雄同栖。营昼夜活动,也常到村旁地角盗食蔬菜或其它农作物。栖于3000米以下的山区密林,特别是原始阔叶林中。

赤麂常出没在森林四周,尤以早、晚活动最频繁,白昼活动较少,从10点到下午2点极少听见其叫声,此时常隐蔽在密林或草丛中,不易被人发现,如有出来觅食,行动也非常谨慎小心,走得很慢,脚步又轻,不大发出其他兽走动时“沙,沙”声。

赤麂听觉敏锐,生性胆小,如遇惊动即狂奔疾驰,稍为受伤出血则惊恐更甚,以致不能走动;此时易被人或被其他兽类捕获。受惊时常发出短促宏亮的吠叫声,故又名吠鹿。

赤麂灵巧的躯体和细长四肢能在密林、草丛中活动自如,且能疾走,在密林中疾走时掀起臀部,低垂头部,巧妙异常。它主要取食多种植物的枝叶,也喜食果实、幼叶、嫩芽,有时偷食农田作物如大豆、花生等,嗜碱性植物。

赤麂取食的植物达到215种,隶属58科。其中木本植物114种(占53.02%),草本植物95种(占44.19%),蕨类植物6种(占2.79%)。取食频率超过0.01%的植物主要集中在25个科,共计55种,对这些种类的取食频率达到总取食频率的89.23%。

不同季节中赤麂取食的植物种类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在食物种类的选择方面存在季节性差异。赤麂对植物部位的选择性有季节性差异,从取食部位看,赤麂属于以嫩枝叶为主的精食者。无论旱季还是雨季,赤麂主要在有刺灌丛和灌丛草地生境类型中取食。野外见到赤麂以直接饮水的方式来补充对水分的需求,旱季表现得尤为明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183273.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