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平衡是什么

又称电离平衡。指在弱电解质溶液中,未离解的分子和其离子间建立的动态平衡关系。其平衡常数用Ki表示,称电离常数或离解常数。如,BA←→B++A-,Ki=aB+aA-/aBA。对于弱电解质是弱酸的水溶液,其离解平衡常数即为酸度常数Ka;弱电解质是弱碱的水溶液,其离解平衡常数为碱度常数Kb。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是:溶液中电解质分子的浓度与离子的浓度分别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具有极性共价键的弱电解质(例如部分弱酸、弱碱。水也是弱电解质)溶于水时,其分子可以微弱电离出离子;同时,溶液中的相应离子也可以结合成分子。

一般地,自上述反应开始起,弱电解质分子电离出离子的速率不断降低,而离子重新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的速率不断升高,当两者的反应速率相等时,溶液便达到了电离平衡。

1.温度: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温度升高,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2.浓度:弱电解质分子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

3.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含有与该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从而使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朝着生成弱电解质分子的方向移动,弱电解质的解离度降低的效应称为同离子效应。

4.化学反应:某一物质将电离出的离子反应掉而使电离平衡向正方向(电离方向)移动。

5.弱酸的电离常数越大,达到电离平衡时电离出的H+越多,酸性越强;反之,酸性越弱。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每一步电离都有各自的电离常数,且各级电离常数逐级减小,一般相差较大,所以其水溶液中的 H+主要是由第一步电离产生的。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导电能力:

① 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NaCl晶体、无水醋酸),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②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弱决定于溶液离子浓度大小,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离子电荷数越高,导电能力越强。

③ 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浓度可不同)饱和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

④ 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是水溶液或高温熔融液(熔液)。共价化合物只能在溶液中导电,离子化合物在熔液和溶液均可导电。(区别离子与共价化合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18097.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