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剧种被称为“中国百戏之师”?

昆曲被称为“中国百戏之师”,也被称为“百戏之祖”、“中国戏曲之母”。昆曲有如此称号的原因也是从明朝中期到清朝中期昆曲是当时影响最大的剧种,并且后来很多剧种都是在昆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中国古老戏曲除了昆曲还有汉剧、善书、湖北大鼓、湖北小曲、长阳南曲、地花鼓等等,这些古老的戏曲对于之后其他种类的剧种的产生和发展都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昆曲的发展经历了起起伏伏,兴衰更迭。昆曲的前身源起于我国明朝时期的昆山腔,在南宋时期已经崛起的南戏经过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吸收融合其他传统音乐的优点,在明朝皇帝朱元璋的称赏后,将已经有上升趋势的南戏带进了上层社会中,往更加强盛的方向发展。此时南戏和昆山的地方音乐还有吴语的而加入便形成了昆山腔,后来昆山腔在魏良辅和其他音乐家在演唱和伴奏的改革后,形成新的曲调,也就是昆曲。昆曲一经问世,便征服了当时很大的一批观众,昆曲因其自身的艺术魅力,也让其被快速传播。

在清代中期的时候,昆曲一直保持着较为兴盛的形式,在这期间,汤显祖、沈璟、洪升、孔尚任等戏曲大师和经典剧本《浣纱记》、《宝剑记》、《牡丹亭》、《义侠记》、《长生殿》、《桃花扇》的出现,让昆曲的发展异常兴盛。到了清代中叶,毫无精彩、毫无新意的剧本,再加上清朝颁布的禁止拥有家庭戏班的禁令,让昆曲渐渐衰落。

目前我国的戏曲剧种种类非常多,据统计,还有一些可能还未统计到,已统计到的已经有三百六十多种,各种戏曲剧种对应的传统剧目更是数不胜数。在这众多的戏曲剧种,被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的分别是: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戏曲剧种的分类方法也有多种维度,比如流行地域、声腔系统、表演形式和内容等等,其中声腔系统是进行各剧种分类的重要因素。随着历史的发展,各式各样的声腔系统在历史的洪流中进行发展、变化,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时代形成了更加多样化的戏曲。中国戏曲是我们中国的不可遗失的文化。

长久以来,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它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昆曲发源于六百多年前,在明代发展繁荣,是明朝中叶至清朝最有影响的声腔剧种。直至十九世纪中叶,京剧繁荣发展,昆曲便逐渐灰暗,导致许多昆曲艺人不得已转投京剧。终于,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传统戏曲事业得到了大力扶持和鼎力支助,昆曲才得以转危为安,继续发光发热。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让人不自觉沉浸其中,心旷神怡,其中,代表剧本有《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等经典作品。这些作品的文学造诣也非常高,在颇受文人赞扬的同时,也深得百姓们的喜爱,真可谓雅俗共赏。昆山腔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万历末年流入北京,等到了清代,得益于康熙皇帝的喜爱,流传更广。昆曲虽是南方江南一带的剧种,但是其影响力跨越了地区的局限,凝聚了多地的文化知识和美学追求。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昆曲就在其中。凭借着拥有悠久的存活历史、精妙绝佳的艺术技巧、遍布各地的文化影响力和较为完好的遗留品质,成功入选其中。

现在,昆曲也是国家对外交流的一张文化名片,吸引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昆曲的喜爱,促进了昆曲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成长。昆曲自诞生以来,滋润和哺育了众多地方剧种,比如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因此,它不愧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

昆曲。昆曲是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 “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昆曲(Kun Opera),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以来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是被誉为"百戏之祖"的南戏系统下之一的曲种。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北京大学为昆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019年10月2日,在2019中国戏曲文化周上,昆剧参与其中。

昆剧表演的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昆剧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长期的演剧历史中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尤其体现在各门角色的表演身段上,其舞蹈身段大体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说话时的辅助姿态和由手势发展起来的着重写意的舞蹈一种是配合唱词的抒情舞蹈,既是精湛的舞蹈动作,又是表达人物性格心灵和曲辞意义的有效手段。

昆剧的戏曲舞蹈多方吸收和继承了古代民间舞蹈、宫廷舞蹈的传统,通过长期舞台演出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说唱与舞蹈紧密结合的经验,适应叙事写景的演出场子的需要,创造出许多偏重于描写的舞蹈表演,与"戏"配合,成为故事性较强的折子戏。适应了抒情性和动作性都很强的演出场子的需要,创造出许多抒情舞蹈表演,成为许多单折抒情歌舞剧的主要表演手段。代表性剧目如《西川图·芦花荡》《精忠记·扫秦》《拜月亭·踏伞》《宝剑记·夜奔》《连环记·问探》《虎囊弹·山亭》等。

昆剧的念白也很有特点,由于昆剧是从吴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它的语音带有吴侬软语的特点。其中,丑角还有一种基于吴方言的地方白,如苏白、扬州白等,这种吴中一带的市井语言,生活气息浓厚,而且往往用的是快板式的韵白,极有特色。另外,昆剧的演唱对于字声、行腔、节奏等有极其严格的规范,形成了完整的演唱理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19709.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