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都有哪些道德问题

近几年来,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随着媒体的介入,更使这一现象受到了广大的关注。作为社会骄子、时代精英的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发展主流是积极向上的,这是无庸置疑的。但是,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其道德状况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出现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滑坡的趋势,这值得整个社会认真的去对待。其实,大学生成长过程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既需要主观的努力,更需要多种客观条件的配合。

近年来媒体大量的报道和有关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的各种调查时时充斥着人们的视野,其实纵观这所有的报道和调查,无非可以把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度降低。谈及诚信,这是一个从古到今的话题,诚信往往被人们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素质,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确保未来还是这样,所以在诚信面前任何人没有选择,只有诚受,何况是论及我们时代的精英们。但是目前的大学校园里,诚信实在是处于一个很微妙的位置,即被看得很神圣,同时也有可能被遗弃。考试作弊是当代大学生诚信度降低的一个很好的见证,无论是国家级的考试还是学校的结业考试,都存在着作弊的现象,因为考试成绩都是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为了眼前的利益,诚信悄悄地被时代的精英们遗弃在灰暗的角落。

二、当代大学生道德目标自我化、标准多元化、取向功利化和行为庸俗化。大学生的道德取向影响着他们自身的发展,也可以说从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整个未来社会的发展,所以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取向标准应该是即符合自身健康成长,又有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的。可是近年来却连续的出现了这样的在校大学生的道德取向模式走向了目标自我化、标准多元化、取向功利化和行为庸俗化,现代的大学生出现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二重性,许多的大学生的道德行为表现为庸俗化,实在是令整个社会担心。

三、尊师的气氛在高校校园里慢慢的淡化。严格的讲,尊师是作为学子们的最重要的、也是必须严格恪守的。虽然今天的高效校园仍然和以往一样充满着活力和朝气,可是尊师的气氛却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的淡化。近几年的媒体报道中,也很多的谈到大学校园里尊师的问题,一些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连自己的任课老师的姓名都不知道,有的同学甚至都瞧不起老师,更何况谈及尊师了,这值得人们思考,因为无尊即无孝。

四、在理想与信念方面,对奋斗目标不甚确定,缺乏社会责任感,甚者走向思想空虚、人云亦云、玩世不恭、游戏人生;在生活态度方面,羡慕或者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甚者崇洋媚外、铺张浪费、情趣低俗、追求享乐。随着物质生活的多姿多彩及其巨大的诱惑力,使得当代的大学生中存在着很大一部分这样的青年,的确耐人寻味。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是当前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但是我们在看到问题的同时,应该摒弃这样的看法:不应把个别大学生的道德失范,当作大学生群体的道德问题;但同时也不应该掉以轻心或忽视,社会必须在分析清楚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的最好的对策,以便于很好的解决这个社会性的问题。

根据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可以提出以下的对策来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必须重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取向。这是一个需要大学生群体自身主观的过程,这便要求在大学校园里应该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系统。把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重新放到一个重要的地位,重视德育的考核,开展各种各样形式多变的群体活动,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取向。

二、希望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构建道德培养的良好氛围。由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取向和整个社会关系有很大的关系,社会环境剧烈变化,核心价值模糊,带来了思想和道德上的困惑使得大学生的道德取向发生偏差,所以我们必须要为当代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三,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价值观和培养起良好的生活习惯。结合大学大学生对待生活的一些不正确的态度,所以在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忠应该确实的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价值观和培养起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将改变他们对生活的看法,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将提高大学生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由于我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了解的不是很深,所以仅仅提出自己这很不成熟的看法,仅此而已。

所以,在大学校园里要重视大学生的科学技术教育,崇尚智力资源;同样,也应该重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高扬人文价值。 青年大学生是整个社会的未来,肩负着继承和开创中华民族文明新纪元的重任。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因为人类需要用科学技术创造物质文明,但人类更需要用人文精神指引前进方向。

如下:

1、不注意个人卫生。袜子衣服穿完不洗,踢了球一身臭汗也不洗澡,上厕所甚至常常忘了冲马桶,从来不叠被子,床上又脏又乱,东西乱扔。

2、集体卫生从不关心,坐享其成。

3、制造噪音。沉溺于无休止的电脑游戏中,“感觉寝室就像是伊拉克战场”。爱好学习的不得不每晚去挤自修教室。如果游戏的快乐是建立在别人忍受噪音的痛苦上,寝室生活的快乐就要打折扣了。

4、计较小钱。要在关系密切的寝室成员中,把互相的经济帐精确到以角做单位的程度,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有一小部分同学还是“执着”于追求寝室经济分配的“绝对公平”,早上我请你吃了一顿饭,心里就上了根弦,一定要尽快“吃回来”。到头来寝室“财政”是理得一清二楚了,却忘了由此带来的情感损失。

5、随便吸烟。寝室吸烟给同处于一个屋檐下的人群带来的危害,决不仅仅是尼古丁上的。不征询室友的意见就随便点烟,实际上是对于室友健康权利的轻视。

大学宿舍中的不和谐事件原因:

一方面是生活差异导致习惯不同。

另一方面也与公共道德水准有关。一些受访大学生在面对和室友之间的生活差异时,总是有“他人生活习惯不对”的表示。例如,每所高校都有作息时间规定,但总有一些学生不遵守。法规禁止公共场所吸烟,大学宿舍是室友的公共场所,就是有人无视法规。

1、救助弱势群体问题

救助弱势群体的善举,在产生善果的同时也可能会在两个方向上造就恶果:可能救助了不该救助的懒汉、懦夫,使之不劳而获;可能诱发不劳而获的依赖思想。

2、救死扶伤问题

医院或医生在遇到一个身无分文的病人时,如果救治的话,费用自己出,这种情况一多,则医院或医生无法承受;如果不救,则是不人道的。按照传统道德观念,医生或永远应该救治;但这种以牺牲一方利益为代价而保全另一方的利益是不能够作为普遍的道德规则坚持的。

3、分苹果问题

两个人分一大一小苹果。从道德角度看,谁先拿,并拿了小的,就是道德的;另一方就是不道德的。但是先拿的人把善名留给了自己,而把不道德的恶名留给了对方。

4、拾金不昧事件

辽宁本溪市一位小学生金妮拾到巨款,还给失主,但是她希望失主能够送给她一面锦旗。失主安英淑不但没有这样做,还振振有词:锦旗我是不会送的,我一分钱也不给,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她不还给我就是犯法,我可以告她。

道德的目的

“道德”一词的存在,目的在于个人的修身养性与精神发展,并进而形成群体性的“宽容”、“理解”、以及“尊重”。其存在不同于并高于法律,没有任何强制性和规范性,是一种对模糊的“善”与“美”的渴望与追求,扎根于人的本性之中。

且不论社会对“道德底线”和“道德临界点”的所在并没有一个很好的定性——“道德底线” 一词本身概念极其模糊,哪怕一个人跨越了“道德底线”,但凡他的行为还在法律范畴允许之内,其行为就可以被接纳和理解。仅有对逾越法律底线的行为,社会才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其行为为“错误”。

但在一般情况下用“个人道德标准”或是毫无明确定性的所谓的“社会道德标准(公共善)”,即“道德底线论”对没有违背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的道德批判(例如对“不给老弱病残让座”进行批判),从根本上即是“道德绑架”。

所以,正因为“道德”本身并不存在“义务”属性,“道德义务”一词犯了逻辑上的错误,本身不应存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19788.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