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斤等于多少两?

现代一斤是10两,而古代是一斤十六两。

《汉书·律历志上》:衡权者:衡,平也;权,重也,衡所以任权而均物平轻重也;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扩展资料:

古代【铜钱制度】与【斤两制度】有重大影响关系,宋代改制就是明证。又如秦半两、汉五铢、唐(宋、明)通宝钱,标准铜钱能当做砝码使用。

但历代都有劣钱流通,又难禁缺斤短两现象,导致【斤两实际值】在【秦汉标准值】一斤256克一两16克与【隋唐标准值】一斤640克一两40克的基础上一再下滑。结果分别是【东汉魏晋标准值】的一斤224克一两14克与【南宋明清标准值】一斤600克一两37.5克,一两分别下降了2克与2.5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斤

古代是一斤十六两,现行的一斤十两(合500克,0.5公斤)制,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是当时温州人 姜周元先生首倡的,十两一斤建议提出后,很快得到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的重视。1958年,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全国多个地方试点的基础上,开始在全国实施衡器计量全面改革,普遍使用十两秤。

扩展资料

《汉书·律历志上》:衡权者:衡,平也;权,重也,衡所以任权而均物平轻重也;权者, 铢、 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本起于黄钟之重,一 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隋书·律历上》:梁、陈依古称。齐以古称一斤八两为一斤。周玉称四两,当古称四两半。开皇以古称三斤为一斤,大业中,依复古秤。

汉唐制度,一石=120斤,一斤=16两,一两=24铢(宋代废铢,一两=10 钱),明清沿袭宋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一斤

古代一斤是十六两。

一斤等于十六两,是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开始各个朝代都沿袭的衡量规则,直到1959年6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才实行的十进制的斤两换算规则。古代人使用的称重工具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组成十六两的秤星,其主要是为了告诫买卖人要诚实守信,否则“短一两无福,少二两少禄,缺三两折寿”等。

虽然古代一斤是十六两,但每个朝代一两的实际重量并不一致:

1、秦朝、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

2、西汉王莽时期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

3、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一两等于41.76克。

4、隋末: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

5、唐至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等于37.30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19923.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