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什么,谁写的???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目前官方认定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不过鲁迅自己可能并不认可这个认定,因为在他之前已经有很多人写出白话文小说了,例如陈衡哲的《一天》。

官方之所以把鲁迅的《狂人日记》设定为第一篇白话小说,很有可能是因为这篇小说是最符合建国后新时代规定的白话文体系的最早的一篇小说,否则官方不可能视之前在报纸杂志上刊登的很多白话文小说为无误,毕竟在民国年间发生的事情距今并不算太晚,很多小说所发表的报纸和杂志都有迹可循,都是实实在在的证据,官方不可能睁着眼睛说瞎话。所以就官方认定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来说,很明显所谓的白话小说是要符合建国后的规定。

不过如果把“第一篇白话小说”的范畴提高到“中国史上”这么个高的层次的话,是没有答案的。因为所谓的白话文都是相对的。例如明清时期的《水浒传》、《红楼梦》对于那个时期的社会来说,就是当时的白话文,但放到如今来说绝大多数人看原著的话,是有些许阅读障碍的。这就是时代造成的局限性。因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规则,无法进行统一评论。如果从“中国史上”这个高的层次来筛选的话,那么必须指定一个共同的规则进行筛选。但中国史,又可以认为是汉字的发展史,从甲骨文到现在的简体字,根本没有办法使用同一个标准。

不过如果说以现代人能够理解的程度来筛选的话,那么综合评价应该是《水浒传》。曾有人评价《水浒传》是我国的第一部“网文”,它的很多特性与如今的网络文学都有共通性,其中白话易懂更是在当时的时代使得它更受欢迎。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名称是《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短篇白话文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写于1918年4月。该文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第一卷。

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作品鉴赏

在小说的开头“狂人日记序”中写道:“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狂人病体痊愈暗示的是其他人在精神上的不正常。在众人眼中,狂人是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病人,在狂人眼中,其他人才是吃人的人。这样的不同角度和立场,深刻的揭示了病态社会的悲哀。

小说通过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的形象暗示,将矛头直接指向保守的传统文化。“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是狂人对未来社会的幻想和规划;“我也未必没有吃过妹子的肉”,这是狂人对自我的评价和反思,也是自己对前途的绝望,充满了自我忏悔的精神。

小说的结尾“救救孩子”的呼喊是狂人为建立新的社会而进行实践性的探索。在狂人看来,现实中的人都是有罪的,只有孩子是纯洁的,没有受到吃人文化的污染,因此要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就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就只能赶紧救救孩子。

鲁迅写的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1918年4月。该文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第一卷。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这被视为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6年,《青年杂志》改名《新青年》。鲁迅早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已产生以文艺来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并付出了许多实际的行动。

1917年8月9日,鲁迅应钱玄同之邀,答应其为《新青年》写文章,并在1918年4月完成《狂人日记》的创作。在创作《狂人日记》之前,鲁迅曾经看过大约百多篇外国文学作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狂人日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21396.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