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剧有哪些

郭沫若的戏剧虽然数量不多但在其全部作品中所占地位的重要性却不因之减少。

他的《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6部剧作在历史剧领域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他的这些戏剧不仅抒写个人的情思而是有意识地将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斗争武器来使用。他的几个取材于历史故事的剧本在形式上好像远远背离于现实但内容却完全显示出“借古喻今”的作用较之那些虽然取材于现实而表现肤浅无力者其效果反而显得深沉而巨大。

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剧背景

是由于当时国统区的文网森严动辄得咎反动统治者欲把大后方造成为“无声的中国”在那样阴云密布的幕盖下文艺家们不得不改变写作方式借用历史题材以求更有效地达到“借古喻今”的目的。采用这种战斗方式就更能击中敌人的要害而不致受到敌人的反击。郭沫若即是以自己的史剧来实践这种精神的。他以丰富的想像对材料的精细钻研与对现实的深刻体会数者相互渗透地来写作历史剧。因此他的史剧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说它是历史的是它的内容“不完全违背历史的事实”。说它是现实的是他没有把“现实”二字看得很狭窄。

1937年抗战爆发,郭沫若由日本秘密回国,参加抗日战争。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时代精神的要求,由“皖南事变”所引起的愤怒,激起了郭沫若澎湃的创作热情。他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内,创作出《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等六部大型历史剧,登上了20世纪中国历史剧创作的高峰。《棠棣之花》(1941)、《屈原》、《虎符》、《高渐离》(1942年),均取材于战国时代的史事。在20年代的同名诗剧和历史剧《聂嫈》的基础上加工并创作的《棠棣之花》,突出了“主张集合反对分裂”的主题。《屈原》塑造了兼具政治家远见与诗人情怀的悲剧英雄形象,并达到历史真实、艺术真实与现实倾向性的和谐统一。《虎符》通过魏信陵君和如姬窃符救赵的故事,歌颂“把人当成人”,并不惜为此赴汤蹈火、杀身成仁的“仁义”思想。《高渐离》(又是名《筑》)以高渐离击筑刺秦始皇的故事为题材,弘扬为反抗专制统治而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孔雀胆》(1942年)表现元朝末年大理总管段功与梁王之女阿盖公主的爱情悲剧。《南冠草》(1943)采取汉奸与烈士对照的方式,歌颂明末青年诗人夏完淳慷慨殉国的民族气节。这六大史剧宣扬了为正义与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的悲剧精神。

《屈原》代表郭沫若历史剧的最高成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23370.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