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晨曦”为早晨的太阳的意思。
3.“不见曦月”全句简译为看不见日月。
4.出处:出自郦道元的《三峡》。
5.原文为“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该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山的高峻和雄伟。
释义: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自”表示如果,“亭午”表示正午,“夜分”表示半夜,“曦”是日光,这里指太阳。
句子赏析:只有这两个时段的太阳或月亮处于天空的正中,也只有这个时候才能看到阳光或月光,说明了三峡两岸的山之高,其它时候的光线都被这高山所当住了。通过侧面描写,用月光和日光来侧面烘托山的高。
扩展资料
这句话出自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散文《三峡》,此文是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其记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描绘出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展现出了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
创作背景:
郦道元生于官宦世家,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创作《水经注》四十卷。它名义上是以《水经》为蓝本作的注释,实际上是在《水经》基础上的再创作。
全书记述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条,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内容比《水经》原著要丰富得多。此篇即节选自《水经注》三十四卷《江水》,文题为后人所加,是作者记录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和四季风光所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