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王说的是哪个家族?

赵佗家族。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当地士民的拥戴下,建立了以番禺为王都,占地千里的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从而为存在95年的南越国奠下基石。

南越国的疆土,与秦设三郡辖区相当,北、东、西三面分别与长沙、闽越、夜郎三国交界,东及南面濒临南海,“东西万余里”的广大地域。

北至南岭(今广东北部、广西北部和江西南部一带),西至夜郎(今广西,云南的大部),南至南海(今越南的中部和北部),东至闽越(今福建南部)。都城在番禺,即今广州市。

平定岭南: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开始着手平定岭南地区的百越之地。始皇帝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五十万大军平定岭南,“一军塞镡城之岭(今越城岭一带),一军守九疑之塞(今九嶷山一带),一军处番禺之都(今广州),一军守南野之界(今江西南部),一军结馀干之水(今江西余干县一带)。”

五十万秦军分五路,平均一路十万,其中“一军结馀干之水”与岭南地区无涉,可见用于岭南越地的秦军只有四十万。

秦人南伐之初即占领番禺一带的广东地区并留军驻守,另外三十万秦军西赴广西地区与当地的越人作战,虽然击毙西瓯部落首领“译吁宋”,然而持续三年的征战却失败,连主将屠睢也在战争中被杀。秦对百越战争史料记载比较少,只有《淮南子》有少量记载,因秦末乱后南越便封锁了对中原的联系。

随即秦王朝在番禺(今广州)设南海郡治,以任嚣为郡尉统管一郡的政治、军事、监察,下辖番禺、龙川、博罗、四会四个县,龙川地理位置和军事价值都极其重要,故委赵佗任龙川县令。赵佗在龙川筑城辟地以为治所。

赵佗既致力防范越人反抗,又极力安抚当地民众。他劝导士兵在当地养儿育女,促进中原(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人与岭南人同化;又上书皇帝要求遣送中原居民迁居南越以传播中原文化。

“叶不入京”意思是:叶公不再回京城。“叶”是人名,指叶公。叶公功高震主,故杯酒释兵权,皇帝许其世代承袭岭南封国成为岭南王,至此有叶不入京一说。

叶公本是春秋时楚国贵族,本名沈诸梁,字子高,封于叶,他是叶地的国君,所以也称为“叶公”。叶主政期间,励精图治,兴水利,劝农桑。率民众修筑的东、西二陂,可灌溉农田数十万亩,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之一。

唐朝宦官里面也有让人交口称赞的贤明人物,高力士就是。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权倾朝野时也能做到谨小慎微,受到众人爱戴,那是相当了不起的。这也是因为他的经历和品性所造成的。

《旧唐书》里记载高力士那可是出生名门的,本姓冯,家族在岭南地区那可是响当当的。他的祖父冯盎在太宗时期就可以算得上是"岭南王",在岭南地区那可是只手遮天。六代前的祖母冼夫人在岭南地区更是被人称为“圣母”。他们家族在岭南地区经营了了上百年,一直都是身居高位。父亲是世袭的潘州刺史,母亲也是隋朝名将的曾孙女,都是出自名门。就是这么显赫出身的高力士,却被阉了,造化弄人。好在最后没有辱没家族的威名,这一切都和武则天当政有关,高力士的家族也是属于倒霉的那批人。

武则天称帝后,大肆杀戮李唐宗室,施行酷吏政策,其中万国俊和来俊臣就是最典型的刽子手。高力士命运的转折就是万国俊的诬陷,导致家道中落,自己被阉割。武则天施行这样的政策,说白了就是加强自己的统治。因为总是担心被人赶下去,所以下手绝不留情,一杀就是一大批,哪管你是否冤枉。她的目的只是让人害怕,不敢反抗。万国俊之流就是这么上位的,以杀人博取高位,你杀的越多,武则天越高兴。所以在调查岭南流官谋反这么一件小事时,万国俊才会无限制的扩大规模。个人估计万国俊可能认为,就那么些个被贬的流官,你说他们造反那还欠缺了说服力,但是加上冯家就不一样了。冯家作为地头蛇,经营了上百年,一直受李唐王朝很大的恩惠。说他们心里想着李唐王朝,想要赶武则天下台。那是一点毛病都没有,以冯家在当地的声望和地位,谋反的话真不是件小事。所以,一个字,杀。既迎合了武则天,也给自己升官积累了功劳。高力士就这样因为牵涉到谋反,被阉割了,当时才九岁。

等到高力士被送送进宫时,他的年纪已经14岁了。很难想象这五年里,被阉割后的高力士作为犯人的生活是怎样的。但从日后高力士的作风行为习惯来看,个人估计这时候应该是活得小心翼翼,学着看人脸色,卑躬屈膝。肯定受了不少苦,再加上被阉割,总会有这样那样异样的目光。因为以前良好的家庭教养,估计还有家族落难之人的鼓励陪伴,心里才没有扭曲变态。不然的话,一个贵公子突然遭受到非人的打击,即使当时年纪小,那长大了还不疯狂的报复。但现实是,没有,高力士心里也算 健康 。个人修养品性都不错。所以觉得应该有人在旁疏导,很大概率是亲人之类的。

高力士进入皇宫后,因为他的聪慧机敏,所以常常得到武则天的夸赞。后来又因为犯了一点小错,被鞭打一番后赶出宫。凭着义父高延福和武三思的关系,高力士和武三思来往一年后又被召回宫,重新受到重用。这也是《旧唐书》里唯一明确记载,高力士犯错受到惩罚的案例。我想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应该很大,深感伴君如伴虎,才会促使他更加的小心谨慎。在皇宫每走错一步,带来的后果都是不可知的。也是这样长期保持的习惯,高力士一生都在奉行,小心翼翼不做错事。武则天去世后,玄宗联合太平公主发动政变,拥立自己父亲做皇帝,自己成为太子。高力士估计就是这时候被赏赐给了玄宗,之后尽心服侍玄宗,获得了青睐和信任。

高力士因为在唐玄宗发动的两次政变中都立下了功劳,受到了破格提拔。除了封赏外,还管理内侍省。唐玄宗这个人非常喜欢重用内侍省的宦官,因为那里都是平常服侍他的一些人。值得他去信任,也是平衡的需要。一旦有顺眼的就直接提拔,对他们的赏赐也特别厚重。据记载,京城内最好的一些地方,宦官就占了一半。高力士的家财也是十分的雄厚。之后高力士修的寺庙和道观,奢华异常,花费的钱比得上国库收入了。虽说开元盛世很富庶,但一般人也不敢这么造,可见唐玄宗的荣宠。

高力士权势最盛时,四方大臣送来文表,都是高力士先看,简单的事他自己做主就行了,不用汇报玄宗。高力士也确实做得不错,没有那种自己完全独断,不把玄宗放眼里的事,所以玄宗很放心,就越少出面,直接躲清静去了。大臣想要巴结讨好他的人那是络绎不绝,他这人确确实实也帮他们谋到了不少官位,不属于那种吃干抹净不认账的人,所以很受这些人的欢迎,没人说他坏话。太子都要称呼他为兄弟,皇子公主那都是以长辈之礼称呼他,驸马都喊他爷。老婆去世,内外官员送的祭祀品,都铺满一条街。

即使是这样,高力士依然保持着自己一贯作风。万事小心,不犯大错。即使是自己亲近的人,面临灭顶之灾时,也不会出手救助。说他冷血也好,说他无情也罢。这只是他的保身之道,他太清楚一旦卷进去,那结果可就难以预料了。他是一步也不敢踏错,心里阴影估计太深。

对于他的养父高延福,高力士深受其恩。也是尽心侍奉,按时供奉。即使是找到自己母亲,接了回来奉养。那也没有亏待他,和自己生母待遇一样。高力士在被李辅国流放后,遇赦回来的途中。听到玄宗去世的消息,那是嚎啕大哭,吐血而亡。可以看见对玄宗的忠心是那么的强,最后陪葬在玄宗泰陵。知恩不忘报,对主上忠义无双,他的这些品质难能可贵,也是被人称道的原因。

高力士从小经历磨难,处事小心谨慎,即使身居高位也能保持本心。外加孝心满满,忠义十足。这样的宦官,千年难得一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23548.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