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稀越电离?从勒夏特列来解释。

溶液越稀时,会通过电离生成更多的离子来减弱对溶液的稀释。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知,在一个已经达到平衡的反应中,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所以说当溶液越来越稀时,溶液中粒子的浓度降低(水自身浓度不变),所以化学平衡向减弱粒子浓度减小的方向移动,换言之就是生成更多的离子来减少这种变化,因此促进了弱酸或弱碱的电离。

扩展资料

勒夏特列原理是涉及平衡问题中最重要的一个原理,几乎所有的平衡移动的问题都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和判断,包括浓度、压力、温度的改变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1、浓度改变

增加某一反应物的浓度,则反应向着减少此反应物浓度的方向进行,即反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进行。减少某一生成物的浓度,则反应向着增加此生成物浓度的方向进行,即反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进行。反应速率及产率也会因为对外界因素系统的影响而改变。

2、温度改变

升高反应温度,则反应向着减少热量的方向进行,即放热反应逆向进行,吸热反应正向进行;降低温度,则反应向着生成热量的方向的进行,即放热反应正向进行,吸热反应逆向进行。

3、压力改变

压力同样仍是朝消除改变平衡因素的方向进行反应。增加某一气态反应物的压强,则反应向着减少此反应物压强的方向进行,即反应向正方向进行。减少某一气态生成物的压强,则反应向着增加此生成物压强的方向进行,即反应向正方向进行。反之亦然。

参考资料来源:勒夏特列原理

1、意思:弱电解质浓度越低电离程度越大。越稀即浓度越低,越电离即电离程度越大,越向着电离的方向进行。

2、原因:弱电解质AxBy在水溶液中达到电离平衡时:AxBy⇋ xA⁺+yB⁻

K(电离)=C[A⁺]^x·C[B⁻]^y/ C[AxBy],C[A⁺]、C[B⁻]、C[AB]分别表示A⁺、B⁻和AxBy在电离平衡时的物质的量浓度。

在同一温度下,同一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相同,但随着弱电解质浓度的降低.转化率会增大。由该温度下的解离度a=(K/起始浓度)的算术平方根,因此弱电解质浓度越低电离程度越大。

扩展资料

弱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电离达到平衡时,(水)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以其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为幂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分子的浓度以其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为幂的乘积的比值。

溶液中电离出来的各离子浓度乘积(c(A⁺)*c(B⁻))与溶液中未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浓度(c(AB))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即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

要注意的是电离平衡常数只适用于弱电解质的计算,强电解质不适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离常数

越稀越电离,说的意思就是:弱电解质的浓度越小,电离度越大

同样是“盐的浓度越小,盐的水解度越大”,更多比例的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转化为弱电解质,但虽然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最终盐溶液的酸性或碱性仍然是减弱的,即稀释以后向中性靠近。

电离有化学上的电离和物理上的电离之分。

1、化学电离

化学电离是指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例如溶于某些溶剂、加热熔化等),电离成可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在电离前可能是不含有离子(例如氯化氢),也可能是尽管有离子,但是里面的离子不能自由移动(例如氯化钠固体)。

化学电离又可分为完全电离和不完全电离(部分电离)。例如酸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水合氢离子和酸根离子。强酸完全电离,弱酸部分电离。在弱酸溶液中,始终存在未电离的弱酸分子与电离出的氢离子和酸根离子之间的平衡。

2、物理电离

物理电离是指不带电的粒子在高压电弧或者高能射线等的作用下,变成了带电的粒子的过程。例如地球的大气层中的电离层里的粒子就属于这种情况。电离层中的粒子在宇宙中的高能射线的作用下,电离成了带电的粒子。物理电离的方式有高温、电场与高能辐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23559.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