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知如接枝”是什么意思?

“接知如接枝”是陶行知先生一个精辟的比喻。意思是: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

“接知如接枝”中蕴含的教学道理: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对象以间接经验、书本知识为主,并不意味着学习完全可以脱离直接经验。恰恰相反,更应该重视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的直接经验在学生认识中的作用。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看,对于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依赖于自己的具体经验;

对于在认知发展水平上已达到形式阶段的学生,当他们刚刚开始一个新的学科或一个新的学习领域时,他们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仍然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以自己的具体经验为依据;另外这些间接经验书本知识是他人的经验成果,对这些知识学生缺少亲身体验,要想把它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转化为能够理解和应用的东西,就必须有一定的直接经验作为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学生总是借助于他已有的直接经验去认识书本上的间接经验的,

可见,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在其间接经验的学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只有在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把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相互印证,才能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的理解和融会贯通。

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接知如接枝",是直观性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这一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

人的认识总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具体过渡到抽象,完全没有感性认识和具体形象做基础和支撑,是不可能真正掌握纯粹理论知识的。

由于书本知识与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距离,学生们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直观性原则的意义在于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通过提供给学生直接经验或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掌握原本生疏难解的理论知识。

教师要利用直观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直观手段,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形象思维,并为形成正确而深刻的理性认识奠定基础。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有:

1、直观手段的选用要符合教学的目的要求和各科教学的特点。

2、直观教具的选用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

3、 运用直观手段,要与教师适当的讲解相配合。

4、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5、教师要合理考虑使用直观教具的数量、时间和地点。

接知如接枝体现的是直观性原则。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接知如接枝的意思是说,我们必须用从自己的经验里发出来的知识做根,然后别人相类的经验才能接得上去。倘使自己对于某事毫无经验,我们决不能了解或运用别人关于此事之经验。可见,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在其间接经验的学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只有在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独立思考,把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相互印证,才能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融会贯通。这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23875.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