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诗圣吗

是诗圣。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简介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被誉为诗圣 。他一生创作了1400多首诗歌,数量之富,质量之优,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冠盖大唐,如日在天,后世诗人很难望其项背。杜诗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但又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大胆创新,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为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他生前鲜为人知,为世所弃,死后备受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褒扬。杜诗对元白和李商隐的诗影响甚深。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诗推崇备至,文天祥甚至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毛泽东曾经对苏联著名作家费德林说:“他(杜甫)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人民诗人。他的作品是中国后人艺术欣赏的不朽文献……也是给全人类留下的优秀文学遗产。”鲁迅先生曾说:“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 郭沫若在参观杜甫草堂时题词:“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2012年9月,在成都举行的纪念杜甫诞辰1300周年活动时,著名书画学者黄锦祥即兴赋诗曰:“行吟惠义腹中诗,沉郁高扬赋我思。讴云颂月无闻语,吐尽人间疾苦词。”千载历史的回音壁上,崇杜之声不绝于耳。

杜甫是诗圣。

“诗圣”,指的是杜甫诗歌中所体现出的悲天悯人的思想。杜甫一生穷困潦倒流落江湖,几乎没有过几天快乐的日子,但是杜甫不仅关心自己,关心自己的妻子儿女,他把更深沉的爱投向国家,投向在兵灾连接的时代人民的命运。

他就像儒家的圣人,觉得天下有一个人挨饿,那他自己也在挨饿,有一个人掉进水里,好像自己也掉进水里。

相关信息: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25538.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