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的作者是谁?

《锄禾》的作者是李绅。

原文如下: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李坤简介: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三十五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赠太尉,谥号“文肃”。

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

李绅。

《锄禾》是一首唐诗,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作者为唐代李绅,也有人认为是聂夷中所作。

此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全诗语言通俗、质朴,音节明快、上口,流传极广,妇孺皆知。其中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中国传统的“治家格言”,提醒人们注意节约用度,珍惜劳动成果。

原文如下: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扩展资料:

1、李坤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三十五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赠太尉,谥号“文肃”。

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

2、聂夷中

聂夷中 [唐](约公元八七一年前后在世),字坦之,唐末诗人,其籍贯有河东(今山西运城)人 ,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两种历史记载。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八七零年前后在世。

咸通十二年(871)登第,官华阴尉。到任时,除琴书外,身无余物。其诗语言朴实,辞浅意哀。

不少诗作对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进行了深刻揭露,对广大田家农户的疾苦则寄予极为深切的同情。

代表作有《咏田家》、《田家二首》、《短歌》、《早发邺北经古城》、《杂怨》等,其中以《咏田家》和《田家二首》(其一)流传最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锄禾

《锄禾》的作者是李绅。

李绅,字公垂,生于唐大历七年(公元772年),祖籍安徽亳州。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十五岁时,在惠山读书。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悯农》诗二首,千古传诵,被誉为悯农诗人。

赏析

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30298.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