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是什么官?

司徒在汉代与司马、司空并称三公,掌邦教,敷五典,扰兆民,相当于隋唐之后的户部。

周朝之时,司徒是地官之长,以卿任之,最初只相当于三公九卿中的九卿。

至汉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司徒前加“大”,于是,西汉末至东汉初,朝廷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

汉光武帝时,改大司马为太尉,司徒、司空前去“大”,太尉与司徒、司空并为三公。

可见,汉朝之时,司徒位列三公,直至隋唐时将司徒之职改为民部(李世民时避讳改为“户部”),户部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等。

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名。少昊氏以鸟名官,而祝鸠氏为司徒。尧时舜为司徒。舜摄帝位,命契为司徒,管教化人民。契玄孙之孙曰微,亦为夏司徒。周时司徒为地官,掌邦教。汉初不置。哀帝元寿二年,罢丞相,置大司徒。光武建武二十七年,去"大",称司徒。

《左传·昭公十七年》记郯子谈到以鸟名官时,说少皞部落有“五鸠”,为治民之官,其中祝鸠氏为司徒之官,司徒的职掌。

在文献资料中最早见于《尚书·尧典》:《尧典》记舜时在部落联盟议事会中设有九官,其一为司徒,由契担任,管教化人民。商代甲骨文中未见此官。西周金文作“司土”,王室与诸侯均有设置,其职掌从金文看,一是管理籍田,二是掌管山林田泽等国有土地及在这些土地上进行的林牧副业生产,三是还礼农业生产。

司徒是古代的正一品官职。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个重要官职名,由《周礼》地⽅官司徒演变⽽来。掌民事,郊祀掌省牲视濯,⼤丧安梓宫。少昊⽒以鸟名官,⽽祝鸠⽒为司徒。尧时舜为司徒。舜摄帝位,命契为司徒。

契⽞孙之孙⽈微,亦为夏司徒。周时司徒为地官,掌邦教。汉西京初不置。哀帝元寿⼆年,罢丞相,置⼤司徒。

隋唐时期的司徒发展

隋唐时期置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正一品。其职到隋朝改为民部。唐朝为避李世民讳改称户部尚书。显庆元年(公元656年)改户部为度支;《唐六典》载:“三公,论道之官也。盖以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其官。然周、汉已来,代存其任。自隋文帝罢三公府僚,皇朝因之,其或亲王拜者,亦但存其名位耳。”

司徒属于三公,官居一品,到现在属于副总理级别。

东汉的太尉、司空、司徒三公府亦设长史,职任颇重,三国沿置不改。

司徒: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教化,三公之一。

司空: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水土及营建工程,三公之一。

太尉:同大司马。曹丕即位后任贾诩为太尉,三公之一。

扩展资料:

司徒王允

王允(137年-192年),字子师,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据《后汉书》)。东汉末年大臣。王允出身官宦世家。他十九岁就开始任公职,壮年时任豫州刺史。因为在和中常侍张让的斗争中失败,王允被迫去官隐居,在中平六年,何进掌权之后重新出仕,历任从事中郎和河南尹。

在何进被宦官诛杀,董卓掌权时,他已经代替杨彪成为了司徒兼尚书令。身为地方官勤政爱民,由于朝廷腐败而被迫在此为官,从而密谋刺杀董卓。董卓死后,王允与吕布共执朝政,但是董卓余党李_、郭汜、樊稠等率军攻破长安,吕布出逃,王允被处死,时年56岁。

参考资料:司徒-百度百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37513.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