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和千年战争真的没有区别吗

首先需要申明的前置条件是,千年战争和舟游确实是在玩法上有一定的相似,虽然舟游做了一定的改进但是基础框架还是同源的

——————————以下是正文———————————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在这个问题中我注意到了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抄袭事实上存在两个边界(标准),一个是法律制定的相对明确的边界,一个是道德制定的相对模糊的边界

法理上来说,是不保护玩法创意的

因为不可能说有人创造了一种玩法,此后的人只要涉及了这种玩法就都要给她交钱

如果这么搞的话最早一批的游戏界老前辈就会不管有没有意义疯狂占据玩法的新坑,挤死新生代,对于游戏行业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所以法律不保护玩法

所以我们如果从法律出发,那么不要说明日方舟不涉及抄袭,就算是腾讯那也可以被誉为原创先锋

所以多半这个抄不抄还是说的情理层面

那么明日方舟在这个层面究竟有没有抄袭呢?

其实这完全看个人,因为情理本来就是完全主观的事情,每个人的标准完全不同,你觉得怎么样就是怎么样

在此我想谈的是一个更有意思的点,也就是开头提到的劣币驱逐良币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注意到,我们指责一个游戏抄袭的时候往往这个游戏本身是有一定质量的

换言之只有这个游戏满足了我们的最低期待,同时我们又发现自己喜欢的作品竟然是一个“仿制品”的时候才会去喷她抄袭

而对于一开始就没有期待的垃圾游戏,我们压根不会去关心她是不是抄袭

对于舟游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当评价主体把舟游和千年战争放到一起比较的时候

有没有注意到,其实市面上大多数的垃圾游戏内核都是完完全全的复制品?

如果论抄袭,舟游是复制魔改的“洗稿”的话,多数垃圾游戏就是改也不改的直接粘贴了

但是我们不会去喷这些垃圾,因为他们本来也是垃圾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们对做得好的人更严苛,对做的差的人更宽容

不太恰当的套用早该申遗的《让子弹飞》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好人就该让人拿枪指着?!”

这篇游记写秋游东林,第一天登山揽胜,第二天泛舟观荷,虽各有侧重,却又是登山见水,泛舟山下,山山水水,贯穿全篇,描绘出这一地区的风光特点。文中刻画山容水态,运笔颇下功夫。至于,写小舟摘菱、采荷、捕鱼,而菱青、荷红、鱼白,色彩相间如画;写荷花满溪,迎风摇曳,香气冲怀,则诗意盎然;写群星映水,如镜面滚珠,又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松涛、山月、流萤,也各得其趣。记叙第二天游程,以闻口技与歌声“怅而惊”,“感而悲”作结,为从诗情画意的描写中,转入篇末点出的同行者“积岁忧患”、“羁旅异乡”的感慨。

有人说中国古诗三分之一是在月下写的,三分之一在酒后,还有三分之一在船上写的。

舟,在古人心中是自由的意象。当生活被困苦束缚时,他们便居于舟,临于水,钓于鱼,遁世隐逸,耽乐于山水之间,作逍遥优游。舟游归来,涛声依旧,生活亦可继续前行。

自由,你觉得是什么样子的?

过去的人觉得,自由是一叶舟。当现实生活填满愤懑,他们多半居于舟,临于水,钓于鱼,遁世隐逸,耽乐于山水之间,作逍遥优游。

人生快意时,轻舟泛月寻溪转;即便孤独,也有独钓寒江雪的清欢;仕途失落,且看苏轼“扁舟自得逍遥志,任东西,无定止,不议人间醒醉”

古人通过舟居,将自己的命运和单薄的扁舟同绑一棹。漂荡大川长河上,发现自己的渺小;迂回山水林泉间,用有限的人世思考永恒的自然。

舟游半生归来,涛声依旧,岸上风景依旧。内心却空阔了许多。

舟最常搭载仕途坎坷之人。他们身世如舟行狂浪般浮沉,前途未卜,不知何处是终点。

苏轼被贬黄州时,与友人舟游赤壁之下。江上泛起浓雾,船像芦叶在水上茫茫地浮沉,不知哪里才会停栖。

看见苏轼神色愁惨,友人安慰他说,“你我和这小船,渺小得像沧海一粟。就连当年的英雄曹孟德,如今又能在哪里?人生短暂,不可能像长江没有穷尽。那些终究不能实现的憾恨,让它化作箫声,在秋风里飘散吧。”

听完这席话,风景似乎也变了。叫人迷茫的白雾化成仙气,御风而行的小船,浩浩淼淼直奔天宫。苏轼觉得自己漂离尘世,遁入仙境,仿佛超越时空阻隔,携仙人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他反问自己:江上清风、天上明月,是自然中没有穷尽的宝藏,没人会阻挠你去享受。为什么自己要去争那些自己不应该得到的东西呢?

有时一叶轻舟,是功成后全身的人远祸的避难所,是他们保全天性的理想境地。

41岁的陶渊明做了80多天彭泽令便辞官回家,那是最后一次当官。

乘船回家的路上他想了许多:自己心爱的那片田都荒芜了,为什么要回去?既然当官让他心灵受到役使,为什么悲愁失意?

船在水上轻飘飘地前行,薄衣在风中轻飘飘地舞动。他明悟了,过去错误已不可挽回,但将来之事尚可补救。曾经确实入了迷途,但不算太远,辞官回家的决定是正确的。

想到这,他等不及回家见一面夫人,醉卧田里远眺南山。一次又一次问渔父前面的路,又恨天亮得太慢。

有人会选择一辈子也不下船,岸上的尘世没有再值得他们留恋的东西,不如置身江河,一生自由快活。

温庭筠早年屡次应试不中,后来开罪皇帝和宰相。到处流转的他站在利舟渡口等船时,决心做一个落魄漂泊的才子。

眼前,空阔水面上夕阳斜照,曲折小岛连接苍翠群山。很快,他便乘舟隐身其中。

身后,人们牵着马在柳荫下等船靠岸。温庭筠知道,岸上再也没有等他的人。

他觉得像范蠡那样也不坏,功成身退后与西施泛舟五湖,遁隐水上,忘却心机俗念,没人知道他们最终到哪里去。

乘舟出走半生,归来上岸始终涛声依旧。

可能有所改变的,是看过大山大河后心变得包容,得失成败变得风轻云淡;

是久别重逢,让心中所爱变得更加珍贵。

想给你唱一句歌,原谅我有时会软弱,会想暂时逃离眼前的狼狈,

希望我回来时你会在渡口接我:“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41431.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