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郑驸马韦曲其一反语赏析

奉陪郑驸马韦曲其一全文翻译(译文):

韦曲这里的花开的这样美丽可爱,家家户户都是满园春色,实在是惹人心动到了极点。杯中盛满了绿色的美酒,一定要整日痛饮才尽兴,头发花白了更要好好享受这美丽的春色。我一心欣赏美景,顾不得山石尖锐的棱角勾破了我的衣服,藤梢刚刚长出来的嫩芽,颜色那么嫩绿新鲜,直刺人的眼睛。面对这样的美景,我不由得感慨:什么时候我也能够住在竹林里,头戴着隐士的黑头巾,过着悠闲淡泊的隐逸生活啊!

写这首诗时,杜甫尚未授官,安史之乱未起,虽有被遗弃的隐忧,但还没有完全失望,诗人还想通过友人的举荐或走“终南捷径”,以取得一官半职,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诗题中的郑驸马,即郑潜曜,玄宗女儿临晋公主丈夫。韦曲,在樊川(西安城南)。贵族家的园亭、侯门的别墅多在这个地方。杜甫陪郑驸马在此游玩,写下这首绘景咏怀诗。本诗的前四句写惜花志胜,后四句写寻幽寄慨。描绘了韦曲形胜之地的幽雅美景,抒发了绝尘归隐的情怀。在写作上,以俗语、反语的技法表现,是匠心独具之处。故赵访注说:“起用俗语,豪纵跌宕。”而杨伦评其写法说:“全是反言以见其佳胜。”~

 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1】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2】禁:消受。

①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② 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

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

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

③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试题答案:

14.【试题答案】①C ②BE

③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出对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试题考点】此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级。

【试题解析】①“白发好禁春”意思是满头白发的自己正好消受春天的美景,可见诗歌写的是春天的美景,不是春去夏来。②B写燕子不知道高阳台的原址,E写韦曲文物已经没有了,只留下满眼坟墓,都表达了兴亡之叹。A、C、D都是写韦曲的美景。③“何时占丛竹”表达了作者对归隐的向往,与前面对韦曲美景的赞赏一脉相承。“头戴小乌巾”运用典故,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41577.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