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莫大于心死什么意思?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是再大的哀伤也大不过心死了。所谓“心死”就是指心如死灰,人虽然活着,心却就像一滩毫无生气的灰烬一样,思想和意识变得异常混沌,对自己周围的一切人和事都已无动于衷,毫无感觉,简言之,就像是一个活着的“死人”,或者是行尸走肉。人大凡到了这样一种地步时,精神的彻底崩溃、心情的异常沮丧、意志的完全消沉,都已经到了无法自拔的程度。因此,再大的哀伤也大不过心死了。

“悲莫过于无声”的意思是说,再大的悲哀,也大不过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的无声无语了。人只有悲痛到了极致的地步程度时,才会欲哭无泪,欲说无声的。人如果悲痛到了这种境地时,会因为过于巨大的痛苦,而导致说不出一句话来,只能用无声无表情来表达了。可见,悲痛已经到达了极点了,还会有什么样的悲痛,能让人到了说不出话的无声模样,更令人感到痛苦悲伤万分的呢?

哀莫大于心死是一句汉语成语,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出自:《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读音:āi mò dà yú xīn sǐ。

示例:人说:“哀莫大于心死。”心已经死了。我不该再到你们公馆里来,打扰你们。”

扩展资料:

“哀莫大于心死”出自于《庄子》,《庄子》的成书过程如下:

《庄子》约成书于先秦时期。《汉书·艺文志》著录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庄子》除内八篇外都是后人所作。全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又发展了新说。

他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内篇的《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集中反映了此种批判哲学思想。行文汪洋恣肆,瑰丽诡谲,意出尘外。庄子全书以超越精神、博物审美、批判思维为其特色。

成玄英云:庄子“内篇明于理本,外篇语其事迹,杂篇明于理事。内篇虽明理本,不无事迹;外篇虽明事迹,甚有妙理。”故王叔岷先生认为,研习庄子当“破除内外杂篇观念。”

庄子属于道家,从《庄子》中很容易得出这个结论。司马迁评价:“庄子著书十万余言”,而今本《庄子》仅33篇6万5千多字,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汉书·艺文志》载“《庄子》五十二篇”,在晋代郭象注。

庄学是庄子学派的简称。庄学是研究庄子其人、《庄子》其书、庄子其思想以及《庄子》文学性、艺术性等的一门学问与哲学流派,其研究者、传播者被称作庄学家。具体参见《庄子学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哀莫大于心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子

哀莫大于心死意思如下:

哀莫大于心死 [āi mò dà yú xīn sǐ]

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人说:“~。”我的心已经死了。我不该再到你们公馆里来,打扰你们。◎巴金《家》二回

出 处

《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例 句

1、掏心掏肺之后,带来的伤痛和失望,终于体会到了什么是哀莫大于心死。

2、哀莫大于心死,不爱也许是最大的伤害,你永远都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3、哀莫大于心死,倘若一个人对一件事情已经彻底死心了,恐怕再也没有任何人和事可以令他/她改变想法和决心。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4、曾经那么温柔,善良骄傲的自己,已被你伤的体无完肤了,哀莫大于心死、我退出,我放过你,也放过我自己……我无法控制自己对你难以忘怀,但是对于你的一切我再也没有了期待。大概就是哀莫大于心死。

5、为什么做什么事情都会有人说?呵,可笑,我也很想哭,可还能怎样。眼泪不能一直流,哀莫大于心死。

6、不管遇到怎么样的困难,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人总要活在希望里,哀莫大于心死。

7、你把我的包容当成你变本加厉的纵容,哀莫大于心死,最坏不过你是你我是我,再无交集。

8、感动你婚礼上的安排!也心死于你醉酒后的真实表露!终于知道哀莫大于心死到底是什么感受!

9、这个世界上最简单的事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失望,没有人能战胜失望,任何一个人离开你都并非是突然作的决定,人心是慢慢变冷,树叶是渐渐变黄,失望攒成绝望,也就哀莫大于心死了。

10、哀莫大于心死是悲,心死而又复生是喜。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心灰意冷 心如死灰

反义词

发愤图强

典 故

百科释义

成语,出自《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44420.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