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武也是灭楚国的主将之一,为什么后世很少提及他的功绩?

蒙武一般就是在历史上留下秦国名将这个称号,他对于秦国灭掉楚国是有很大贡献的,但是后世很少提及他,那就是因为他们蒙家能人太多了。蒙武的父亲蒙鹜是四朝名将,而他儿子蒙恬更是在历史上留下很深印记。所以相比之下,蒙武就显得泯然众人了,只能变成蒙鹜的儿子或者蒙恬的父亲这样的称谓。

蒙武的父亲蒙鹜是齐国人,后来投靠秦国,从白起帐下小兵到最后一员大将,起经历可算是神奇。所以蒙武是军二代,而且他还继承了父亲的军事才能,但是他一直没有独当一面的战役,而是一直跟随秦国名将王翦四处征伐。所以虽然他们攻下了楚国大部分土地,甚至后来还斩杀了楚王,但是蒙武都是以副手的身份出现的,所以史书对其记载不会很详尽。

当然王翦在这些战争中是看到了蒙武的能力的,还一直推举他,视为自己的心腹。但是这也阻碍了蒙武,因为他虽然能力出众,但是也只能是王翦的助手,越不过王翦去。而蒙武的父亲蒙鹜那是为秦国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亲自率兵攻下韩国、赵国等几十座城池,让秦国国土和齐国相接。而且蒙鹜还是禁军首领,上级官品,在当时可以说是相当于宰相的,所以蒙武和他相比,就逊色很多。

而他的儿子蒙恬,则是一位民族英雄,在和匈奴的多次战争中,打击匈奴的气焰,保证中央政权的稳定,扬我国威,而且官级上来说也是上品,也是强压自己父亲梦武一头的。

所以可以说,蒙武的实力也许并不比他的父亲或者儿子弱,但是他的盛年期一直有一个王翦在,让他难以出头,所以导致名声就比不上他的父亲和儿子了,后世提及的也就少了。

蒙骜的儿子是蒙武、孙子是蒙恬、蒙毅。

1、蒙骜(?—公元前240年)

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将领。蒙骜本是齐国人,后来投靠秦国,官至上卿。

蒙骜历仕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四朝,数次率军出征,屡立战功。先后夺取韩国十余座城池、赵国三十余座城池、魏国五十余座城池,使秦国得以设立三川郡和东郡,并让秦国疆域与齐国相接,对韩国、魏国形成三面包围之势,为日后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坚定的基础。

2、蒙武(?—约公元前219年)

名将蒙骜之子,蒙恬与蒙毅之父,战国时期秦国将领。公元前224年,蒙武担任副将,跟随王翦率军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斩杀楚将项燕。公元前223年,蒙武再度与王翦率军攻打楚国,击败楚军,俘虏楚王负刍,灭亡楚国。

3、蒙恬(约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

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人,秦朝著名将领。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破齐国,拜为内史 ,深得秦始皇的尊宠,当时与其弟蒙毅号称“忠信”。

秦统一后,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鄂尔多斯市一带),率军修了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克服了国内交通闭塞的困境。蒙恬曾驻守九郡十余年,威震匈奴,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

4、蒙毅(?—公元前210年)

秦朝(秦国)名将蒙骜之孙,蒙武之子,蒙恬之弟,秦朝大臣。蒙氏家族三代仕秦,攻城略地,出生入死,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

蒙毅、蒙恬兄弟二人一文一武,蒙恬管军事在外统兵,蒙毅掌朝政在内辅佐秦始皇,官拜上卿。蒙毅深受秦始皇的亲近,外出陪秦始皇同乘一车,居内则侍从秦始皇左右。

扩展资料:

蒙恬的祖父蒙骜原居齐国,在秦昭襄王在位时来到秦国,在秦庄襄王时出现在史书中,不断地为秦国征战,后来成为上卿。到秦始皇初年成为了秦国最重要的将领之一。

蒙恬的父亲蒙武作为王翦(正是后来蒙恬的裨将王离的祖父)的裨将军参加了秦灭楚之战。到蒙恬时,蒙恬已经可以率领当时秦军最重要的部分北征匈奴,连秦始皇的长子也被派到蒙恬军中作监军,而蒙毅也同时做到上卿,并曾带兵,家族的地位甚至超过了蒙骜在世时。

但也造成了与胡亥、李斯和赵高等的矛盾和利益冲突,最终导致了蒙氏家族的灭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武 (战国时期秦国将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恬 (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毅 (秦朝将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47898.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