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发是什么意思

“束发”读音是shùfà,汉语词语,意思是将头发束起来。成童的年龄。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成童;20岁时行冠礼,成年。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绑头发的饰品。

出处:

1、《礼记·玉藻》:“童子之节也,缁布衣,锦缘,锦绅并纽,锦束发。”

2、孔颖达疏:“锦束发者,以锦为緫而束发也。”

造句:

1、隔月,却只捡拾到,你那根束发的青带。

2、御花园的玉石栏杆边,一个金冠束发,紫袍玉带的少年,正好奇地望着叩拜在地的岳飞。

3、无论年近花甲还是青如束发,每个人都会有一颗好奇心和对生命游戏无穷无尽的天真童趣。

4、头戴束发宝冠,冠的正中饰一坐像,为阿弥陀佛。

1、束发,即系结头发。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成童;20岁时行冠礼,成年。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束发又分全束和半束半披。

2、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3、束发一般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束发”字面意思是将头发扎起来,在古代男童成为少年以后需要进行的过程,一般年龄在15岁左右,束发以后,就代表少年要进行各种各样技艺的学习。古代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因此成为束发,如今以此来指代男子十五岁。 早在《大戴礼记·保傅》中就曾经说过: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意思就是说指只要年龄达到十五岁的少年就可以去大学,可以去学习各种技艺,学会大艺,在这里的大艺指的是《诗》《书》《礼》《乐》,履大节指的是只要年满15岁的少年就可以履行大学之道。

古代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随意折煞,包括须发也是属于血肉之躯之类的,也是不可以随意剪除,所以在古代成年男子的头发和胡须是不可以随意剪得,如果自己减掉就会被视为不孝,这对于将礼节看得无比重要的古代人来说简直就是大事。甚至在古代还有人以减掉头发来代替死刑,有一种刑罚是专门割人头发的,这些事件足以证明头发对于故人是很重要的,是不可伤害的。那既然头发不能自己剪自己剃。如果不将头发束起来那看起来乱七八糟的。所以束发以后,成年男子一般都会戴一个帽子,这就是为什么男子成年被称之为“弱冠”,“弱冠”指的就是束发以后戴的帽子。

就像《项脊轩志》中说的“余于束发后学于轩中”,意思就是从束发以后就开始在项脊轩中开始学习。束发立志这是男子在十五岁以后就要完成的事,不管是以后从事什么,从束发日以后就要开始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总的来说,就是十五岁的男童行完束发礼以后,就标志着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可以开始学习技艺,为自己的以后做打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52452.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