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故事新编》66:“德行堂堂”邢颙故事

刑颙(?——公元223年),字子昂,是河间鄚(音mào,冒)(今河北省沧州任丘市)人。年轻时候被举荐为孝廉,司徒征辟为官,全都被他拒绝。他改名换姓后来到右北平,跟随田畴游学。

五年以后,曹操平定了冀州。邢颙对田畴说:“黄巾军起来作乱二十多年,海内鼎沸,百姓流离失所。现在我听说曹公法令森严。百姓都厌倦战乱,马上就会迎来太平之日,我请先行一步去投奔曹公了。”田畴说:“刑颙真是民之先觉者。”邢顒去面见曹操,主动要求和田畴一起作为向导官,攻克了柳城。

曹操征辟邢颙任冀州从事官,当时的人们都评价说:“德行堂堂刑子昂。”后来他出任广宗县长,因为手下旧将去世而弃官悼丧,有司奏报要惩戒邢顒。曹操说:“他对故人很重感情,节操十分高尚,不能处罚。”没有被问责,事后再征辟他任司空掾,又转任行唐县令,劝民务农植桑,风化一时大行。返回京城后任丞相门下督事,升迁到左冯翊,因病离官。

这时,曹操的儿子们都在选择官属,下令说:“诸侯家的官吏,就应当像刑颙一样学问渊深、遵守法度。”于是当时最受曹操宠信的平原侯曹植先选了邢顒为家丞。但邢颙却对曹植不感冒,所以和曹植关系一点不也和谐。曹植的家臣、庶子刘桢写信,劝告曹植放弃个性太强的邢顒,邢颙转任了参丞相军事,又任东曹掾。

在当时,太子的位置还没有明确,曹植受到曹操宠幸,丁仪等人不时赞颂曹植。曹操就这事询问邢颙,邢颙回答:“用庶子代替嫡子,这绝对是前代的禁戒。希望大王仔细考虑下这件事情!”曹操知道了邢顒的想法,后来让邢颙做了太子少傅,又升任太傅。魏文帝曹丕即位后,邢颙任侍中尚书仆射,赐爵关内侯,又出任司隶校尉,调任太常卿。在黄初四年(223) 刑颙去世,他的儿子邢友继承了他的爵位。

黄其军

        作于2019年2月28日(古历正月廿四)

自备毒药办公的何夔故事

“一时清贤”的徐奕故事

“国之周昌”毛玠故事

哭孝三年的邴原故事

戒酒苦学的邴原放事

魏国当时的世子之争是非常激烈的,究其原因在于曹操久不立世子,而自己对儿子的喜爱也是阴晴不定。最初曹操喜欢长子曹昂,后喜欢小儿子曹冲,这两个儿子死后,曹操又喜欢上了曹植。

然而当时年龄最长的其实是曹丕,而曹丕和曹植又是一母同胞,因此,曹操很苦恼,那么曹操为什么最终将王位传给曹丕了呢?我来为大家分析一下。

曹丕和曹植两人各有优缺点,曹丕稳重,遇事深思熟虑。而曹植浮躁,任性冲动。但是曹操却喜欢曹植,为什么呢?

曹植很聪明,尤其善文。他十多岁就遍阅诸子百家,遇到问题时思路敏捷,出口成章。曹操曾经对他的文章产生怀疑,认为是别人代笔。曹植则自信地回答,言出为论,出口成章,为什么要请人带笔呢?后铜雀台建成,曹操让曹植当场作赋,曹植挥笔而就,文不加点,一举震惊了曹操。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柰何倩人?

从私情上看,曹操是真心喜欢曹植,也希望曹植能够当上世子。但是曹丕是嫡长子,而且曹丕为人低调,做事稳重,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因此,曹操只有先帮助曹植树立威望,然后才有希望立他为世子。为了培养曹植的德行与能力,曹操亲自给曹植配置了得力的大臣,其中有一位叫邢颙。

邢颙当时的德行是举世闻名的,有“德行堂堂邢子昂(邢颙字子昂)”之称,曹操的意思很明显,他希望曹植能够在邢颙的影响下,举止变得稳重和得体,处事考虑外部影响,不要再肆意放荡,轻浮虚华。然而曹植让他失望了,怎么回事呢?

邢颙处事谨慎,超越礼仪的事情绝不去做。而曹植觉得他太古板,因此两人产生了矛盾。曹操没有办法,便将邢颙调回了丞相府,任职东曹掾。而当曹操为究竟立谁为世子苦恼时,他想到了邢颙。于是曹操便问邢颙的意见,那么曹操为什么要问邢颙呢?

邢颙的德行是曹操非常欣赏的,在曹操眼中邢颙的意见不偏不倚,是最中肯的。而邢颙又入过曹植的府邸,因此,曹操觉得邢颙应该会更了解曹植,所以曹操很期待邢颙对曹植的论断。然而邢颙让曹操失望了,邢颙没有谈论曹丕和曹植的优劣,而是用一句很符合礼仪的话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太祖问颙,颙对曰:“以庶代宗,先世之戒也。原殿下深重察之!”太祖识其意,后遂以为太子少傅,迁太傅。

邢颙的意思很简单但很直接,以庶带长,不符合古之礼仪,您自己掂量着办吧。其实这个回答曹操已经预料到了,但曹操为什么还要问呢?这其实就涉及到一个很很重要的问题,立世子究竟什么因素最关键。

许多人都说曹植失败于最后的夜闯司马门,曹操震怒,遂定曹丕为太子,这样的论断其实太肤浅。曹操立世子的最关键考虑其实是看大局势,具体来说就是曹丕、曹植谁最受大臣们拥戴,至于两人的个性,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曹操询问邢颙就是一个标志,什么标志?曹操在观察大臣们的人心所向,而邢颙只是第一个,我们来看一看当时魏朝都有哪些人参与了曹操的这次询问。

曹操很聪明,他询问的大臣许多都是跟曹丕有过解的,例如毛玠。毛玠担任丞相府东曹掾期间和崔琰共同主持选举官员的工作,他所选举的人都是德行端正,情操高尚之人。后来当时担任五官中郎将的曹丕亲自登门拜访毛玠,想让毛玠任命自己的私人来担任官吏,毛玠拒绝了。因此,曹丕从心底有些怨恨毛玠。

曹操问毛玠究竟谁适合被立为世子,毛玠的话让曹操很意外,毛玠直言不讳:当年袁绍废长立幼,导致最终国破家亡。立太子是国之大事,要谨慎从事,而废长立幼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曹操感叹,真是诤臣呀。

玠密谏曰:“近者袁绍以嫡庶不分,覆宗灭国。废立大事,非所宜闻。

曹操不放弃,选择了一个更容易选择曹植的大臣去询问,谁呢?崔琰。曹植是崔琰兄长的女婿,因此两人算是亲戚。曹操觉得,崔琰十有八九会支持曹植,然而崔琰让曹操失望了。崔琰言辞激烈的回答:立长子是春秋大义,曹丕仁孝聪明,最适合继承大统,我誓死捍卫这件事情。曹操震惊了,他没有想到大臣们会这么支持曹丕,连曹植身边的亲戚也不例外。

唯琰露板答曰:“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

从种种迹象表明,在那些正直忠心的大臣心中,曹丕是世子的不二人选。那么其他大臣呢?尤其是那些擅出奇谋的军事们呢?他们难道不喜欢更聪明的曹植吗?于是曹操将目光投向了贾诩,一个对时局总有清醒认识的人。

贾诩最狡猾,他不想掺和曹操的家事,但是又不能不发表意见,于是贾诩选择了沉默。曹操问他为什么不说话,贾诩说了一句让曹操瞬间大笑也一锤定音的话:我在想袁绍和刘表呀。曹操瞬间明白,原来大臣们的心思都是一样的。

当时魏朝,不管是聪明的大臣还是正直的大臣,不管是喜欢曹丕的大臣还是讨厌曹丕的大臣,不管是跟曹丕关系近的大臣还是跟曹丕关系远的大臣,在立世子这件大事上,大家出奇的都坚持一条准则,那就是立长不立幼,而这就是大形势,于是曹操顺应大形势,立曹丕为世子,魏国根基随之稳定下来。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曹丕举止稳重,又是嫡长子,因此几乎所有的大臣都支持他当世子。虽然曹操私心上更希望曹植当世子,但是曹植没有被曹操扶植起来,令曹操失望。加上大形势上曹丕占据了巨大优势,因此,最后曹操选择了曹丕当世子,至于曹植夜闯司马门,只是借口,是曹操给曹植的一个失败的理由罢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57874.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