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意识是什么

环保意识即环境意识,是一个哲学的概念。

是人们对环境和环境保护的一个认识水平和认识程度,又是人们为保护环境而不断调整自身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协调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互相关系的实践活动的自觉性。

也就是说,环境意识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水平,即环境价值观念,包含有心理、感受、感知、思维和情感等因素;其二是指人们保护环境行为的自觉程度。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扩展资料:

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一、应当做好环保的宣传工作。

任何事情都需要舆论工作的支持,当我们都在享受这个美好空间的时候,我们就会对破坏这个氛围的环境有一种批评和指责,这就是舆论的力量,我们可以通过张贴和悬挂标语的方式让人们都关注起来,形成一种社会的力量。

二、加强环保法制建设。

任何的理想都需要准则的约束,所以我们也要注意依法治保,只有这样,才会让那些违法行为得到有效的惩罚和遏制,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人的意识得到提高和加强,所以我们应当严格执法

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我们说良好的卫生习惯,先要从不乱扔垃圾入手,只有这样每个人不乱扔垃圾,环境也会得到保障,还有的就是不乱焚烧造成环境影响的东西。做到对环境的及时清扫和保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环境意识

环保意识是指人对待自然和环境的态度,一是意识水平,即人们是否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存在,以及认识的程度如何。

所谓环保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环境状况和了解环保规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念而发生的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它最终体现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上。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栖息之地。坚持绿色发展,正如照亮海岸的灯塔,不仅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道路,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前进的方向。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民之所向,也是民之共同财富。

想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做到生态保护优先。小时候在河边洗衣、摸鱼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企业建成,用来生活的河流有的干涸、有的已经是又黑又臭的“臭水沟”。走在工厂较多的街边,天空是灰蒙蒙的,就连呼吸的空气都没了清新的味道;以往的蓝天白云、碧水净土如今都以鲜见。

想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必须要摒弃先发展后治理的思想理念。虽然我国目前是资源大国,但是在生态环境方面有所欠缺,森林覆盖率低下、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量严重,随之出现土地贫瘠、泥石流、生活环境恶劣等问题。想要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还民安居乐业必然要坚持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想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必须坚持资源循环利用。“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期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这是唐太诗人白居易的资源危机观。如今我们能深感水荒、电荒、煤慌、油慌……正处于现状的我们应该要比白居易更有紧迫感、紧张感。厉行节约,是应对资源短缺的重要选择。必须要坚持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坚持垃圾分类循环利用,坚持生活用品的循环回收利用,坚持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为做好保护生态环境,要树立环保意识、保护资源,这是我们每个人是责任要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全民的基本素质,素质提高了,自然就有了环保意识。我们必须从生活中的小事挖掘环保对生活的重要性,比如城市污染的空气,河流等。环保是现代生活中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基础做起.

首先,要大量宣传,提高人们的觉悟与认识,加强环保意识.

其次,要进行废物回收利用,减少对森林树木的砍伐.还要加强对白色污染的处理,少使用塑料制品.

。让沙漠变绿洲、河流变清澈、天空更蓝、鸟儿更多,得从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低碳出行开始……共同做好“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58192.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