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狄仁杰最后的结局怎样

历史上狄仁杰最后的结局是:久视元年(700年),拜内史令。同年九月,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时期政治家。狄仁杰出身于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经及第。

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以不畏权贵著称。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升任宰相,担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在相位仅四个月便被酷吏来俊臣诬陷谋反,夺职下狱,平反后贬为彭泽县令。

他在营州之乱时被起复,并于神功元年(697年)再次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进拜纳言。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进拜内史,于同年九月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唐朝复辟后,追赠司空、梁国公。

扩展资料:

根据《旧唐书·狄仁杰传》记载,狄仁杰病逝当年,曾劝谏武则天,反对命“天下僧尼每日人出一钱”以建造大像。

但在《旧唐书·李峤传》、《旧唐书·张廷珪传》中,均将武则天建大像一事记在长安四年。有部分学者据此认为,狄仁杰的去世时间当在长安四年,即公元705年。

人物故事:

狄仁杰以他的宰相之才,在地方上当县长,自然做得有声有色,百姓感恩戴德。后来契丹骚扰河北地区,武则天赶紧又召狄仁杰出来,他兵不血刃,打退了契丹。

因此历史上的狄仁杰是个文韬武略的全才,是块在哪儿都能闪闪发光的真金,不仅是野史小说里的神探而已。

武则天为了表彰他的功勋,亲赐紫袍、龟带,亲笔在紫袍上题写了“敷政术、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十二个金字。神功元年(公元697年),狄仁杰被召回中央,很快恢复了宰相之职。

圣历元年(公元698年),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好几次派人游说武则天,要求当太子。大臣李昭德等劝武则天说,姑侄没有母子那么亲,应该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

狄仁杰长期跟武则天相处,对这位女皇帝了解得很透彻,也乘机加了把料说:“陛下要是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那千秋万岁,一直可以享受儿子在太庙给您的配食。

要是立了侄儿,那可从来没听说过侄子当了皇帝在太庙祭祀姑姑的。”武则天有点烦恼,说:“这是朕的家事,你别掺和。”

狄仁杰是块硬骨头,不屈不挠地说:“当皇帝的人,家及四海,什么事情不是陛下的家事!我是宰相,怎么能不管?”

武则天最后听从了狄仁杰的意见,召回庐陵王立为皇嗣,延续了唐祚,没落到武家子侄手里。后代史学家都盛赞狄仁杰恢复唐室的功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狄仁杰

至于狄仁杰,则是科举过的官员。 然后他做得很好,被推荐和提拔了。 后任大理寺宰相。 这也是电视剧中经常拍到的经历。 这段时间,他负责破案,因为破案很好,破案的历史记录是破万件没有人喊冤。

1.高宗年间(公元676-679年),狄仁杰任大理寺卿,一年办案17000余件,无一冤枉。 于是,他声名鹊起,成为了一名受法院和公众尊敬的法官,这也奠定了他在法院的地位。 狄仁杰之所以能够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是历代相传的。 除了足智多谋,像神一样审判案件,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对人民苦难的关心和对下层人民的同情。 他是为数不多的能够真正遵纪守法、同情民生的前吴周时代,人命攸关的官员之一。

2.狄仁杰之前当过首相,不仅能破案,还有政治才能。 女士们先生们,不要为狄仁杰高兴,武则天用了七十三任丞相! 在武则天时代,这个首相就像韩国的总统一样,但却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 狄仁杰很了不起。 他为人正直,触动了众多利益集团的利益。 于是狄仁杰遭到报复陷害,说他造反。 于是武则天将他贬为彭泽。 后来契丹叛乱,武则天再次动用狄仁杰,大败敌人,后复职。

3.武则天一生接触过无数官员,多次出于政治目的任命小人,但她在心里鄙视这些人。 但对于狄仁杰这样德才兼备的能干大臣,武则天却可以打心底里尊重他。 出于对狄仁杰的尊重,武则天经常称他为“国民老”而不是他的名字,即使狄仁杰因重大问题多次与她的朝廷发生争执,武则天也总是“可以跟随”。

狄仁杰病死了,也算是一个好死。 毕竟狄仁杰智商高,情商高,而且还是个忠臣。 武则天也舍不得杀他。 狄仁杰是历史上可以称誉的大臣。 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沧海桑田。 他不仅经受住了武帝的考验,还帮助了武则天的失职。 他为吴州在李唐重新掌权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可以说是推动唐朝繁荣的重要英雄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64325.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