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朝鲜王朝的历代君主有哪些?

朝鲜王朝(后来李熙建立的大韩帝国亦在朝鲜王朝范畴)由朝鲜太祖李成桂于1392年建立,历时518年,共27位国王,朝鲜国王是朝鲜王朝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1、朝鲜太祖李成桂在位期间1392年-1398年。

2、朝鲜定宗李芳果在位期间1398年-1400年,太祖嫡次子。

3、朝鲜太宗李芳远在位期间1400年-1418年,太祖嫡五子。

4、朝鲜世宗李祹在位期间1418年-1450年,太宗嫡四子。

5、朝鲜文宗李珦在位期间1450年-1452年,世宗嫡长子。

6、朝鲜端宗李弘暐在位期间1452年-1455,年文宗嫡子。

7、朝鲜世祖李瑈在位期间1455年-1468年,世宗嫡次子,端宗之叔父。

8、朝鲜睿宗李晄在位期间1468年-1469年,世祖嫡次子。

9、朝鲜成宗李娎在位期间1469年-1494年,世祖嫡长子德暲嫡次子,睿宗侄子。

10、燕山君李隆,在位期间1494年-1506年,成宗长子。

11、朝鲜中宗李怿,在位期间1506年-1544年,成宗嫡长子,燕山君之弟。

12、朝鲜仁宗李峼,在位期间1544年-1545年,中宗嫡长子。

13、朝鲜明宗李峘,在位期间1545年-1567年,中宗嫡次子。

14、朝鲜宣祖李昖,在位期间1567年-1608年,中宗庶七子德兴大院君李岹之三子,明宗庶侄。

15、光海君李珲,在位期间1608年-1623年,宣祖庶次子。

16、朝鲜仁祖李倧,在位期间1623年-1649年,宣祖庶五子元宗李琈之长子,光海君庶。

17、朝鲜孝宗李淏,在位期间1649年-1659年,仁祖嫡次子。

18、朝鲜显宗李棩,在位期间1659年-1674年,孝宗嫡子。

19、朝鲜肃宗李焞,在位期间1674年-1720年,显宗嫡子。

20、朝鲜景宗李昀,在位期间1720年-1724年,肃宗庶长子。

21、朝鲜英祖李昑,在位期间1724年-1776年,肃宗庶四子。

22、朝鲜正祖李祘,在位期间1776年-1800年,英祖次子庄献世子李愃之次子。

23、朝鲜纯祖李玜,在位期间1800年-1834年,正祖庶长子。

24、朝鲜宪宗李奂,在位期间1834年-1849年,纯祖嫡长子孝明世子(翼宗/文祖)李旲的嫡子。

25、朝鲜哲宗李升,在位期间1849年-1863年,庄献世子第三子恩彦君李裀之孙,父为恩彦君第三子全溪大院君李圹。

26、朝鲜高宗李熙,在位期间1863年-1907年,庄献世子第四子恩信君李禛之曾孙,祖父南延君李球为仁祖嫡三子麟坪大君第六代孙,父为南延君第四子兴宣大院君李昰应。

27、朝鲜纯宗李坧,在位期间1907年-1910年,高宗嫡长子。

扩展资料:

朝鲜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朝鲜世宗。

李祹(1397年—1450年),字元正,朝鲜族,朝鲜王朝第4位国王,22岁即位,在位31年(1418年—1450年),朝鲜半岛古代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朝鲜文(谚文)的发明者之一。

朝鲜乃至东亚历史上最为贤明的国王之一,庙号”世宗“,谥号”庄宪英文睿武仁圣明孝大王“,葬于京畿道骊州城山英陵。后人认为他对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所以通常都尊称他为”世宗大王“。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出生于汉城的太宗潜邸,明永乐六年(1408年)封忠宁君,迎娶沈氏(后来的昭宪王后),四年后进封忠宁大君。

当时朝鲜的世子是太宗的嫡长子李禔,李祹似乎与王位无缘,然而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朝鲜宫中发生政变,世子被废为让宁大君,而忠宁大君李祹则被太宗册封为世子。

公元1418年,太宗李芳远将王位传给世子李祹,李祹于景福宫勤政殿登基,朝鲜世宗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政治上,朝鲜世宗加强了中央集权,

将儒学价值观念作为治国之策的根本,建立了集贤殿,以促进体制和政治方面的研究,并且让世子协助处理政务,朝鲜王朝初期政治制度不完善的现象在世宗年间得到完善。

经济上,世宗进行了土地税改革、限制佛教势力、注意赈济灾民、编纂多部农书,促进了农业生产,减轻了农民负担。

军事上,发明了小火炮和火炮箭,设立了火炮铸造所;派兵东征对马岛,清除对马海峡倭寇的侵扰,并于1443年签订《癸亥条约》,确立了在对马岛的宗主地位,对日本开放贸易。

在北方,侵占鸭绿江以东,图们江以南的明朝女真人的领地,并在新占的土地上建城、移民,拓展了领土。

文化上,最著名的贡献就是发明了朝鲜字母,使朝鲜族有了自己的文字,在此之前,朝鲜民族有自己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而是使用汉字,官方文书一律用汉文书写;文、言分离。

古代唯士大夫可习汉文,因此平民多为文盲,因而世宗出于实用和民族自尊的使命感决心创制朝鲜文解决这一问题,初时,朝鲜世宗的苦心却不能被当时的儒臣所广泛认同、接受。

儒家学者们担心有了朝鲜文后会影响儒学学习和自身利益,世宗不顾反对、力排众议设立谚文局,召集郑麟趾、成三问、申叔舟等人一同创制“谚文”(朝鲜文字母),于公元1446年,正式颁布了《训民正音》。

朝鲜世宗主持创制的朝鲜文字母由11个元音和28个辅音组成,具有简单和精确的特点,没有受过教育的人都能在几小时内学会。

《训民正音》是世界上少有的知道是谁、具体在什么时间创造的文字之一,因此被韩国指定为国宝第70号,1997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鲜国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鲜王朝

1388年,高丽国王派都统使李成桂进攻辽东,李成桂则早已决心归附明朝,他从鸭绿江边回兵占领首都开城并发动政变;1392年,废黜高丽国王,自立为王改国号为朝鲜,定都汉阳。后来的李氏朝鲜长期是中国王朝的一个羁縻国。 朝鲜王朝实行推崇儒学、排斥佛教的政策。对中国采取事大政策。从1416年至1449年,朝鲜在鸭绿江东岸地区设置“西北四郡”,在图们江南岸地区设置“东北六镇”,将一部分建州女真部落驱赶到了中国境内(其中包括努尔哈赤的祖先猛哥帖木耳)。1591年日本的丰臣秀吉派兵20万侵入朝鲜,一度占领汉城(首尔)和平壤。中国派军援朝;1598年日军被中朝联军击溃,朝鲜将领李舜臣和中国将领邓子龙互相支援,最后都壮烈牺牲。史称“壬辰倭乱”,中国称“万历援朝战争”。 1618年,明朝和后金作战,朝鲜派军援助明朝;1623年,朝鲜擅自废国王珲,明登莱巡抚袁可立严辞主张“待中国更立”。1636年,后金军攻占朝鲜全境,朝鲜国王投降,改向后金(后来的清朝)朝贡,成为清朝的册封国。 1863年,朝鲜哲宗死后无嗣,由王族李昰应之子李熙即位,史称朝鲜高宗,李昰应为“大院君”摄政,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封建势力,对外闭关锁国,放火烧毁进入朝鲜抢劫的美国军舰,并多次击退美国军舰的进攻,击毁三艘美国军舰。 1873年,高宗成年亲政,大院君停止摄政,闵妃外戚集团掌权。1876年,日本军舰进入汉江口,迫使朝鲜签定不平等的《江华条约》,叩开了朝鲜国门。1882年,由于闵妃外戚闵谦镐克扣军饷,朝鲜改革派在日本政党协助下,策动了壬午兵变。兵变中起义士兵杀死日本公使馆官员,攻入王宫。闵妃化装成宫女逃走,大院君重新掌政。在闵妃请求下,中国派吴长庆率三千兵入朝鲜镇压兵变,囚禁大院君,闵妃外戚集团重新掌权。从此日本和清国均在朝鲜驻军。 朝鲜贵族分化成要求改革的“开化派”和以闵妃为首的“守旧派”。1884年12月4日,开化派和日本公使一起策划,依靠日本军队发动政变,杀死守旧派官员,宣布和清政府断绝关系,即为“甲申政变”;袁世凯统率的清军应守旧派要求,于6日开进王宫,击败日军,杀死开化派首领,部分开化派首领逃往日本,守旧派重新掌权。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之乱,朝鲜朝廷无力镇压,于是要求中国军队入境镇压。6月6日中国军队在牙山登陆,日本军队也以次为借口趁机于7月6日在仁川登陆,并发动壬午事变,占领汉阳,强迫朝鲜签定《济物浦条约》(济物浦即今天的仁川)。并且组织亲日派政府平息内乱。1894年日本军队袭击驻朝鲜的中国军队,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以后朝鲜被迫结束与中国的宗藩关系。 1895年4月,清朝战败,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承认朝鲜独立,于是日本控制下的朝鲜政府宣布终止与清朝的册封关系。1896年,朝鲜高宗在俄国支持下,成立大韩帝国,从此李氏朝鲜改国号为“韩”。 1904年,日俄战争后,俄国战败,朝鲜政权彻底被日本控制。1905年,签订《乙巳保护条约》,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1906年,日本在朝鲜设立日本派出的“统监”政权。1907年,日本强迫高宗退位,由皇太子继位,是为朝鲜纯宗。1909年,日本第一任驻朝统监伊藤博文在哈尔滨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刺死。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的势力控制整个半岛,而大批不愿做日本属民的朝鲜人,渡江进入中国避难,成为中国朝鲜族的主体部分。

朝鲜王朝历代国王考

太祖至哲宗的25代472年(1392-1863年)

太祖至光海君

(1392——1622)

附先祖和四祖

一,全州李氏先世谱系

李朝王室出于全州。全州府本为百济的完山,新罗真兴王置完山州,景德王改为全州,以备“九州”之数。新罗孝恭王时,甄萱建都于此,称后百济。高丽太祖十九年改为安南都护府,二十三年复为全州。高丽成宗十二年称承化节度安抚使,十四年置十二州节度使,号顺义军,隶属于江南道。高丽显宗将全州升为安南大都护府,后改全州牧。高丽恭愍王四年。因为高丽曾经囚元使野思不花于此地,因此将全州牧降为部曲,次年复为完山府。李朝太祖元年以其为“御乡”,所以升为完山留守府。李朝太宗三年改为全州府。李朝在这里建有庆基殿和丰沛楼(“丰沛”是取刘邦故事)。

[始祖] 李翰 新罗司空 号甄城 妻庆州金氏

[二世] 李自延 新罗侍中 妻尹氏

[三世] 李天祥 新罗仆射 妻迎日郑氏

[四世] 李光禧 新罗阿于 妻黄氏

[五世] 李立全 新罗司徒 妻白氏

[六世] 李兢休 高丽司空 妻李氏

[七世] 李廉顺 高丽生员户长 妻郑氏

[八世] 李承朔 高丽生员户长 妻白氏

[九世] 李充庆 高丽生员 妻尹氏

[十世] 李景英 高丽生员户长 妻尹氏

[十一世] 李忠敏 高丽长史 妻崔氏

[十二世] 李华 高丽枢密 妻黄氏

[十三世] 李珍有 高丽生员户长 妻吴氏

[十四世] 李宫进 高丽翰林 妻李氏

[十五世] 李勇夫 高丽大将军 妻李氏

[十六世] 李璘 高丽内侍执奏 妻南平文氏

[十七世] 李阳茂 高丽将军 妻李氏

二、李朝追封四祖

1、穆祖 仁文圣穆大王 李安社

高丽宜州知事,后来曾经入仕元朝,为南京五千户所达鲁花赤。南宋咸淳十年(高丽元宗十五年,1274)三月十日去世。葬在咸兴的德陵。李朝太祖即位后追尊为穆祖(布德执义曰穆),后为穆祖。太宗时加上谥号“仁文圣穆”。

王妃 孝恭王后李氏,葬在咸兴安陵

子女

长子 安川大君 李於仙

次子 安原大君 李珍

三子 安丰大君 李精

四子 翼祖大王 李行里

五子 安昌大君 李梅拂

六子 安兴大君 李球寿

2、翼祖 康惠圣翼大王 李行里

生于咸兴的德源。袭封元朝千户职位,咸淳十年(高丽元宗十五年,1274)九月十日去世。葬在咸镜道安边,陵号智陵。太祖即位后上庙号为翼祖(思虑深远曰翼)。

王妃 贞淑王后崔氏,葬在咸镜道文川,陵号淑陵

子女

长子 咸宁大君 李安

二子 咸昌大君 李长

三子 咸原大君 李松

四子 度祖大王 李椿

五子 咸川大君 李源

六子 咸陵大君 李古泰

七子 咸阳大君 李腆

八子 咸城大君 李应巨

3、度祖恭毅圣度大王 李椿

生于咸兴府松头里。至正二年(高丽忠惠王后三年,1342)七月二十四日去世。高丽赠官衔为赞成事。太祖即位后追尊为度祖(心能制义曰度)。陵号义陵,在咸兴。

王妃 敬顺王后朴氏 (籍文州)陵号纯陵,在咸兴

子女

长子 宗昌大君 李子兴

次子 桓祖大王 李子春

三子 宗原大君 李子宣

四子 完川大君 李平

长女 文惠公主

次女 文淑公主

三女 文懿公主

4、桓祖渊武圣桓大王 李子春

元延佑二年乙卯(高丽忠肃王二年,1315)年生。仕高丽,官至荣禄大夫、判将作监事、高丽朔方道(后为咸镜道)万户,兼兵马使。元至正二十年(高丽恭愍王九年,1360)四月甲戌在朔方道去世。李朝太祖追上庙号为桓祖(辟土服远曰桓)。葬咸兴定陵。

王妃 懿惠王后崔氏 (籍永兴)葬咸兴和陵

子女

嫡子

长子 永城大君 李天桂

次子 太祖大王 李成桂

长女 贞和公主

庶子

长子 完丰君 李元桂(李氏所出)

次子 义安大君 李和(定嫔金氏所出)

太祖 康献至仁启运应天肇统广勋永命圣文神武正义光德大王 李旦

李旦(1335——1408),字君晋。初名成桂,字仲洁,号松轩。

至元元年(高丽忠肃王后四年,1335)十月十一日出生于高丽朔方道永兴郡黑石里的桓祖私邸(永兴本宫)。父亲李子春仕蒙古双城总管府,并为高丽朔方万户。李成桂少年仕高丽,官至东北面元帅知门下省事、守门下侍中。

李成桂出生和成长的时期,正是大蒙古帝国走向衰弱、东北亚大地风云跌宕的时期。元至正二十八年(高丽恭愍王十七年,1368年)正月初四,出身红巾军的朱元璋在应天即位,建立大明,改元洪武。是为洪武元年。同年明军北伐,攻占元大都,元惠宗(乌哈图可汗)北奔,作为中国历史朝代之一的元朝宣告终结。但是在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蒙古残余势力仍然控制着漠北,并且影响着高丽对明朝和北元的政策。

洪武二年四月,朱元璋派人前往高丽,宣告即位。高丽立即停用至元年号,遣使至应天恭贺朱元璋登极,朱元璋颁诏册封恭愍王为高丽国王,并赐金印。明丽两国宗藩关系正式建立。但是,高丽王室世代迎娶蒙古公主,而且高丽一向擅长在大国之间采取灵活的外交政策——这也是它免于被金、元这样的虎狼之国吞并的原因——而获得好处。所以高丽朝廷一直与北元朝廷也私有往来。1372年,明军在辽东败于盘踞在辽阳行省的北元将领纳哈出,高丽亲元势力也大为活跃。1373年,恭愍王被弑,北元想送高丽宗室、沈王脱脱不花回国即位,但是高丽拥立恭愍王养子辛褕。1377年,北元册封辛褕为征东行省左丞相、高丽国王。1378年北元昭宗去世,国力式微,善变的高丽又再次向明朝示好。

其时高丽国内分为以崔莹为首的亲元派和以李成桂为首的亲明派。两派相争,亲明派最后得胜。李成桂等新官僚废除了高丽的私田制,改行“科田法”,一扫高丽王朝的旧势力。此法不仅把土地交给李成桂去分配,还赋予了他统治国家的权力。以李成桂为首的集团完全了解,能不能带来秩序和结束衰微的高丽王国,取决于土地占有制度。高丽末年,土地兼并严重。“宗庙、学校、仓库、寺社、禄转、军须田及国人世业田民,豪强之家夺占几尽,”开始出现前所未有的“跨州包郡,山川为标”的大农庄。而兼并之家,收租之徒,“自秋至夏,成群横行,纵暴侵掠,倍于盗贼,”,许多良人农民又沦为大农庄主的奴婢。李成桂兵变上台以后,积极着手田制改革。政变当年,李成桂立即宣布将佛寺的三百多处土地收归国有,没收国家东北部和西北部的所有私田文契。1390年,焚公私田籍于市街,大火数日不灭。1391年,重新丈量全国土地,共79万多结(包括耕地和荒地),并宣布实行科田法。国家规定,京畿一带土地按科(等级)授给在京任职的官员,故称科田。第一科得田150结,依次递减,至第十八科得田10结。京畿以外的地方置军田,以养军士。地方官吏和“闲良”,不论资品高下,随其本田多少,各给军田10结或5结。从“凡受田者身死后,其妻有子媳守信者,全科传受,无子媳守信者,减半传受”看,科田和军田都允许程度不同的世袭。另有功臣田,可以子孙相传。公私奴婢、工商、卖卜、娼妓、僧尼等,不许受田。凡公私田租,水田1结糙米30斗,旱田1结杂谷30斗。除陵寝、仓库、宫司、公廨、功臣田外,有田者皆纳土地税,水田1结白米2斗,旱田1结黄豆2斗。科田、军田、功臣田都是私田,其余土地为公田;公私田的比例无资料可查,无疑公田占绝大多数。军田和科田,须向国家纳土地税,所以又是不完全的私田。重要的是国家规定公私田租的数额,“此外有横敛者,以脏论。”科田法的实施有积极意义,它限制了大农庄主的横征暴敛,有利于中央权力的加强,也多少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根据科田法的条例,土地按人的地位(等级)来分配,通常只供有生之年享有。受田者获得租权,而农民则得到耕种权。按惯例田租为庄稼收成的一半,通常作为租税缴纳给国家。由于就耕作权而言,农民作为佃农对土地的占有得到了保障,不能被没收,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此外,两班(即拥有官职的贵族)的土地积累受到这样一条规定的严格控制:科田将只在首都周围的京畿地区授予,在这个地区,政府很容易加以监督和监视。李成桂及其追随者通过坚决地实行土地改革,掌握了经济大权。

这时,在1388年,明朝在咸镜南道的南端元朝双城总管府(1355年被高丽吞并)设置铁岭卫,移文告知高丽,高丽朝廷大哗。崔莹怂恿辛褕铤而走险,进攻辽东。李成桂则极力反对。是年四月,辛褕派兵入侵明朝。李成桂渡过鸭绿江后发觉行军困难、粮饷不济、士气低落,于是回师松京,废黜辛褕,流放崔莹。之后李成桂立辛褕之子辛昌为王,又废,改立高丽宗室王瑶(恭让王)。此时,李成桂已经有心对高丽取而代之。李成桂和诸子在松京展开了紧锣密鼓的布置工作。为了剪除忠于王氏高丽的势力,类似当年太原谋反时李世民角色的李成桂第五子李芳远还派刺客,在京城善竹桥刺杀了有极高声望、不肯归依李家势力的高丽大学者郑梦周,并借机刺杀了许多其他反对派。高丽京城内一片腥风血雨的恐怖景象。

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七月十六日,在高丽左侍中裵克廉、以及郑道传、赵浚等人的倡议推戴下,李成桂在松京(开城)寿昌宫即位。其时五十八岁。李成桂以“权知高丽国事”的头衔向明朝上表,称高丽国王昏乱,自己受推戴不得不即位。朱元璋则口气冷漠,说“尔恭愍王死,称其有子,请立之,后来又说不是。又以王瑶为王孙正派,请立之,今又去了。再三差人来,大概要自作王。我不问,教他自作,自要抚绥百姓,相通来往”。不久,李成桂拟定两个国号——“朝鲜”(古号)和“和宁”(李子春就仕之地)请朱元璋决定,朱元璋选了朝鲜二字,但是又因为李成桂“顽嚣狡诈”而不正式册封赐印。于是李成桂的头衔改成了“权知朝鲜国事”。

李成桂一即位,便追尊四世祖为王,并改名字为李旦(为统一起见,下文仍称李成桂)。同年十一月,李成桂颁诏定都汉阳,建宗庙社稷、宫室城池。同时由郑道传等人制订了《朝鲜经国典》。鉴于高丽诸王崇拜佛教而影响国事,李成桂推行崇儒抑佛的国策。寺院的土地多被没收,贵族庄园里的奴婢都被释放,并且实行开垦农地与改良农具谷种等劝农政策。

李成桂有两个王妃。原配是承仁顺圣神懿王后韩氏(籍安边),恭让王二年去世。继妃是顺元显敬神德王后康氏(籍谷山)。李成桂把神德王后所生的最小的儿子——八子李芳硕立为世子,把辅佐大任交给郑道传。郑道传当时掌握着军权和政权。对此,创业中立下功劳的五子李芳远心怀不满,终于在太祖七年(1398年)八月发动政变。当时太祖正在病中。李芳远的府邸在汉城俊秀坊,坐落在景福宫西门迎秋门附近。李芳远因势力弱小而采取了先发制人的手段,召集府中私兵和守卫景福宫的禁军,杀入宫中,冲入世子东宫——资善堂,乱刀砍死了李芳硕,然后从景福宫南门杀出,袭击大臣郑道传。郑道传的家宅号为叫百子千孙堂,在汉城寿进坊。那时郑道传正在家中同世子李芳硕的丈人沈孝生进行欢谈,乱兵杀进门来,遭受意外袭击一同身亡。掌握政权的芳远对郑道传非常仇恨,将他的住所没收改成宫中饲养马匹的司仆寺。神德王后所生的另外一个儿子李芳蕃也同在此变中被杀。是为李朝的第一次王子之乱(史称“戊寅靖社”)。

王子之乱发生后,汉城沉浸在不安和恐慌的氛围中。李芳远冲进宫中,宣布“李芳硕、郑道传谋反,图谋杀害王子”(与玄武门之变何其相似,呵呵)。在李芳远操纵下,李成桂被迫让位给二子李芳果(定宗)。神德王后康氏被李芳远从宫中赶出,搬到了判内侍府事李得芬家(移御所),不久就神秘地“因病”死去。

失去了王后康氏和儿子芳藩、芳硕之后,李成桂患了一种象火一样堵塞喉咙说不出话的疾病。定宗不喜欢散发着血腥味的汉城,定宗元年,李芳果以参拜神懿王后韩氏的陵墓为由,前往开京,就在开城寿昌宫定居。当年三月,李成桂也被迫移宫。当他以太上王身份离开汉城时流下了悔恨的老泪。走过神德王后的贞陵前时怎么也迈不开脚步,慨叹:“初次迁出汉阳不是我个人的意愿,是和国人们商议的。”回到开京后,又说:“我迁都汉阳后失去王妃和儿子,现在重新迁都,对都邑人们实在惭愧。”

建文二年(定宗二年,1400年),李朝再次发生变乱。为了争夺王位,精明强悍的李芳远和四兄李芳干两人各自动员私兵,在开京街头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在这次战斗中取胜的芳远已经不在甘心于幕后操纵,于是从名义上的国王李芳果手里接过了王位,就是李朝太宗。这一次,李成桂为了保全老命,星夜出奔,直逃老家咸兴,居住在幼年的潜邸(咸兴本宫)中。李芳远为了探问老父,多次派出所谓“问安使”,朝鲜史书中对此有生动的记载:“芳硕变后,太祖弃位,奔于咸兴。太宗屡遣中使问安,太祖辄弯弓而待之,前后相望之使未敢道达其情。时问安使无一得还者。太宗问君臣‘谁可遣?’莫有应之者”。后来朝鲜形容一个人被支使干一项棘手的任务(尤其是有去无回的,呵呵)的著名谚语“咸兴差使”就是这么来的。

但是面对李芳远这种六亲不认的悍主,这样的父子对立终究有结束的时候。1402年十二月,李成桂被挟持回京,幽居在离宫昌德宫内。永乐六年(太宗八年,1408)五月二十四日,老迈多病的李成桂于昌德宫广延楼下别殿去世。共计在位七年,在上王位十年,春秋七十四岁。明朝赐谥为”康献“(温良好乐曰康,聪明睿智曰献;《春官通考》则为”抚民安乐曰康,行善可纪曰献“)。这位李朝的开国君主被孤零零地一个人安葬在汉城近郊杨州俭岩山下的健元陵。

王妃

承仁顺圣神懿王后韩氏(籍安边) 高丽恭让王三年去世 葬开城丰德齐陵

继妃

顺元显敬神德王后康氏(籍谷山) 李朝定宗元年死 初草殓于汉城皇华坊,太宗二年改葬贞陵(在今汉城市内贞洞)

子女

长子 镇安大君 李芳雨

次子 定宗大王 李芳果

三子 益安大君 李芳毅

四子 怀安大君 李芳干

五子 太宗大王 李芳远

六子 德安大君 李芳衍 以上神懿王后所生

七子 抚安大君 李芳蕃

八子 宜安大君 李芳硕 以上神德王后所生

长女 庆慎公主

二女 庆善公主 以上神懿王后所生

三女 庆顺公主 神德王后所生

庶长女 宜宁翁主

庶二女 淑慎翁主

定宗 恭靖懿文庄武温仁顺孝大王 李曔

李曔(1357——1419)字光远,初名李芳果

元至正十七年(高丽恭愍王六年,1357)七月,出生于咸兴归州洞的李成桂私邸 (太祖潜邸咸兴本宫)。仕高丽,官至将相。

1392年,李成桂即位取代高丽,李芳果受封为永安君、官拜义兴亲军卫节度使。洪武三十一年(1398)戊寅,靖安君李芳远在都城举兵发难,朝鲜发生第一次王子之乱,世子李芳硕被杀。其时李芳果居长(长子李芳雨已死),于是册封为王世子,九月五日受李成桂禅让于景福宫勤政殿。是为李朝定宗。

李芳果即位后,实际操纵政权的是拥有兵权的五弟李芳远。即位当年,李芳果便离开了充满血腥戾气的汉城,回到高丽故都开京,先后居住在高丽故宫寿康宫、昌乐宫中。李芳果为人宽厚中庸,喜好在开城宫中玩击毬之戏。吸取高丽朝臣专擅的教训,在定宗年间的1399年三月,李朝颁布了《奔竞禁止法》,抑制官人权贵势力。

建文二年(定宗二年,1400年),在开城发生了第二次王子之乱。这一次,李芳远已经不甘心当幕后国王了。是年十一月十三日癸酉,在百官拥戴下,李芳果在开城寿昌宫内传位于 太宗,十二月上尊号为“仁文恭睿上王”。永乐十七年(世宗元年,1419年)九月二十六日,李芳果于开城仁德宫去世,在位二年,在上王位十九年,春秋六十三。明朝赐谥为“恭靖” (敬事供上曰恭;宽乐令终曰靖)。 葬兴教洞厚陵。

王妃 顺德温明庄懿定安王后 金氏 (籍庆州)至正十五年生,永乐十年(太宗十二)年去世,终年五十八 ,同葬厚陵

长子 义平君 李元生 (淑仪池氏出)

次子 顺平君 李群生 (淑仪奇氏出)

三子 锦平君 李义生 (淑仪奇氏出)

四子 宣城君 李茂生 (淑仪池氏出)

五子 从义君 李贵生 (淑仪文氏出)

六子 鎭南君 李终生 (淑仪李氏出)

七子 守道君 李德生 (淑仪尹氏出)

八子 林堰君 李禄生 (淑仪尹氏出)

九子 石保君 李福生 (淑仪尹氏出)

十子 德泉君 李厚生 (诚嫔池氏出)

十一子 任城君 李好生 (淑仪池氏出)

十二子 桃平君 李末生 (诚嫔池氏出)

十三子 长川君 李普生 (淑仪尹氏出)

十四子 贞石君 李隆生 (淑仪奇氏出)

十五子 茂林君 李善生 (淑仪奇氏出)

长女 咸阳翁主 (淑仪池氏出)

二女 淑慎翁主 (淑仪奇氏出)

三女 德川翁主

四女 高城翁主

五女 祥原翁主

六女 全山翁主

七女 仁川翁主 (淑仪尹氏出)

太宗 恭定圣德神功建天体极大正启佑文武睿哲成烈光孝大王 李芳远

李芳远(1367——1422)字遗德

元至正二十七年(恭愍王十六年,1367)五月十六日出生于咸兴归州洞私邸 (咸兴本宫),母亲是神懿王后韩氏。李芳远从少年时代起便英果聪毅,洪武十五年(1383年)擢高丽进士,癸亥登文科,官至密直司代言。在李成桂谋代高丽的过程中,李芳远出力最大。为了给父亲篡位扫清道路,他和判典客寺事赵英珪一起在开城选地桥(善竹桥)刺杀了高丽大贤郑梦周。

开城善竹桥

李成桂即位后,李芳远被封为靖安君。洪武年间,他多次前往明朝。尤其是洪武二十六年朝鲜贡马,他随贡使前往南京,路过北平时与燕王私相会见,两人性格相近,相谈甚欢。由于李成桂晚年丧妻,续娶神德王后康氏,前妻韩氏所出诸子一直与其不睦,李芳远尤过之,康氏因此对其侮慢无礼。而出于对继室幼子的溺爱,李成桂立最幼之子李芳硕为世子。这就为后来朝鲜宫中巨变埋下了伏笔。而李芳远既然有辅佐父亲篡位的本事,自然也有招募私兵暗做筹备的本事。

经过前文所说的两次王子之乱,在建文二年(定宗二年,1400年)被册封为王世子,十一月十三日受其大兄禅让于松京寿昌宫。

此时,明朝发生了一场极大的变局。太孙朱允炆即位,燕王起兵靖难,惠帝用人不当,渐处下风,被迫对朝鲜更多地采取怀柔政策。为了在内战中拉拢朝鲜站在朝廷一方,当他得知李朝定宗传位于弟,便敕谕礼部,“朝鲜本礼文之国,辞位传袭之事,……若果无亏天理,悖人伦的事(呵呵,讽刺得妙极),任他国中自主张”。于是方赐朝鲜太宗国王诰命,及亲王爵的九章冕服(朝鲜本郡王爵,应赐五章或七章服)。这样,李成桂和李芳果多次求而不得的明朝册封,终于被李芳远得到了。他的头衔也从其父兄的“权知朝鲜国事”变成了朝鲜国王。而与其相厚,又均为夺位而成的明成祖“靖难”成功,登极之后,李芳远又再次上贺表,请冠冕服饰,于是再次得到了明朝所赐的金印、诰命、冕服、九章、圭玉、佩玉、妃珠翠七翟冠、霞帔、金坠、经籍彩币表里……。

李芳远在位期间,完善了其父的“科田制”,没收大量“私田”、“别赐田”、“寺院田”,颁布《功臣田传给法》。创立了官员向国王个人负责的“六曹直启制”。1403年改革行政区划,撤去高丽时代沿袭下来的一留都府、五都护府、六府、二十牧,并改高丽的五道两边为八道。1417年设立都巡问使、都观察黜陟使、都安抚使三言官。有感于两次王子之乱的教训,在1400年,太宗废除高丽的私兵制,实行统一的府兵制,集兵权于中央。还召集都内衣冠子弟,设立“鹰扬卫”和“别侍卫”。1415年改革军制,设立守城军、营镇军、杂色军三种级别。李芳远在位期间,还修订了《经济六典元集详节》, 《续集详节》、《璿源录》等书籍。

1413年9月,李朝宣布实行号牌法。国家规定10岁以上70岁以下的男子均按身分佩带一种号牌,上书姓名、住址、面色、身长、有无胡须等,在发牌时进行户口登记。如有不戴或伪造、遗失、借用者,要受处罚。两班贵族的号牌用象牙或鹿角制成,平民的则用杂木。1407年起实行邻保制,以连环保的方式加强统治和保证对国家的负担得以实现。李朝实行奴婢辩正,把高丽末期沦为奴婢的人改为良民,把寺院的私奴婢改为国家控制的公奴婢,使国家能够掌握更多的劳动力和兵源。

永乐十六年八月八日,五十二岁的李芳远位于世宗。十一月,上尊号“圣德神功大王”。永乐二十年(世宗四年,1422)五月十日,他在汉城泉达坊新宫去世。共计在位十八年,在上王位四年,享年五十六岁。他死后,明朝赐谥号为“恭定” (敬事供上曰恭;纯行不爽曰定)。肃宗九年加上谥号“睿哲成烈”,高宗九年追上尊号“建天体极大正启佑”。葬于献陵 (在京畿道广州大母山)

王妃 彰德昭烈元敬王后 闵氏 (籍骊兴) (骊兴闵氏自此为朝鲜望族,五百年间出了多位王后)

至正二十五年(高丽恭愍王十四年)生,永乐十八年去世,终年五十六岁,合葬献陵

子女

嫡子

长子 让宁大君 李褆

次子 孝宁大君 李补

三子 世宗大王 李祹

四子 诚宁大君 李褈

长女 贞顺公主

二女 庆贞公主

三女 庆安公主

四女 贞善公主

庶子

二子 諴宁君 李裀 (信嫔辛氏出)

三子 温宁君 李裎 (信嫔辛氏出)

四子 谨宁君 李裎 (信嫔辛氏出)

五子 惠宁君 李祉 (安氏出)

六子 熙宁君 李袉 (淑仪崔氏出)

七子 厚宁君 李衦 (崔氏出)

八子 益宁君 李■ (善嫔安氏出)

长女 贞惠翁主 (懿嫔权氏出)

二女 贞信翁主 (信嫔辛氏出)

三女 贞静翁主 (信嫔辛氏出)

四女 淑贞翁主 (信嫔辛氏出)

五女 昭善翁主

六女 淑惠翁主 (昭嫔卢氏出)

七女 淑宁翁主 (信嫔辛氏出)

八女 昭淑翁主 (安氏出)

九女 淑庆翁主 (信嫔辛氏出)

十女 敬慎翁主 (安氏出)

十一女 淑安翁主 (金氏出)

十二女 淑谨翁主 (信嫔辛氏出)

十三女 淑顺翁主 (李氏出)

世宗 庄宪英文睿武仁圣明孝大王 李祹

李祹(1397——1450)字元正

洪武三十年(太祖六年,1397) 四月十日出生于汉城的太宗潜邸。永乐六年(太宗八年)封忠宁君,四年后进封大君。其时朝鲜的世子是太宗的嫡长子李禔,永乐二年册封,王位似乎与李祹无关。永乐十六年(1418年),朝鲜宫中发生变动。根据明史记载,“……十六年奏世子禔不肖,第三子祹孝弟力学,国人所属,请立为嗣,诏听王所择。因上表谢,并陈己年老,请以祹理国事。命光禄少卿韩确、鸿胪丞刘泉封祹为朝鲜国王……”。世子被废为让宁大君,而忠宁大君李祹则被太宗册封为王世子,是年八月八日,李祹受其父禅让,于景福宫勤政殿登基。是为朝鲜乃至东亚历史上最为贤明的国王之一——李朝世宗大王。

世宗以精通儒学而著称。除了将儒学价值观念作为治国之策的根本以外,还能够自如地对付两班学者。在十五世纪中叶他统治期间,在国家管理、语音学、民族文字、经济学、科学、音乐、医学和人文学研究方面都表现出进步思想。在政治方面,世宗建立了集贤殿,以促进体制传统和政治经济方面的研究。还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六曹直启制”和“议政府署事制”,并且让世子协助处理庶务。朝鲜王朝初期政治制度不完善的现象在世宗年间得到了改善。世宗时期还制订了五礼(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和士庶四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他还对当时朝鲜的农民生活表现出巨大关注,为了减轻农民贡税负担,设置贡法详定所,由其制定了田分六等法、年分九等法、结负法,按照田地等级和年份丰瘠征收不同水平的赋税,并且在发生水旱灾害时提供救济。世宗还命郑招编纂《农事直说》,内容为从全国经验丰富的老农那里收集来的材料。这是朝鲜第一部农书,成了朝鲜农业的经典著作。此外还修订了《农桑辑要》、《四时纂要》 、《本国经验方》等农事书籍。世宗还下令编纂医书,表明他对人民健康的关注。公元1433年,完成了一部共有365章的《医方类聚》和共有85章的《乡药集成方》。后一部书包括959条疾病诊断,10706个处方和1477个针炙疗法。还用本国语文出版了一部关于如何采集本地药材的书藉《乡药采集月令》。

世宗大王最著名的成就之一,是召集郑麟趾、成三问、申叔舟、朴彭年、崔恒、李善老、李垲等著名学者,创立了韩文字母(Hangul)。韩文字母由11个元音和28个辅音组成,具有简单和精确的特点,没有受过教育的人都能在几小时内学会。儒家学者大为反对,说使用韩文字母会妨碍儒学研究。世宗则坚持推行韩文。并于公元1446年颁布了《训民正音》。官方书面语言仍然是中文,就象拉丁文在欧洲那样,但是朝鲜的下层人民却有了一种书写自己语言的手段,创作了讴歌王朝建立的韩中两种语言写成的颂诗《龙飞御天歌》,并把《释谱详节》(佛祖生平片断)一书译成韩文。这两本著作为韩文的实际使用奠定了基础。

在科学文化方面,世宗于公元1442年下令试制雨量计,并把复制品分发给汉城的钦天监和地方行政长官,以纪录降水量。世宗对天文学的兴趣非常广泛,在他的鼓励推动下,汉城简仪台制造了浑天仪、浑象仪、正方案、圭表等天文仪器,以及仰釜日晷、悬珠日晷、天平日晷、定南日晷、自击漏、玉漏等计时仪器,绘制了天文图和七个星球的图集。还在汉城惠政桥安装了供公众核对时间的计时仪器。历法方面,制定了《七政算内篇》、《七政算外篇》、《诸家历象集》等历法书籍。世宗还命人修订韩国音乐的记谱法十二律,创作了朝会雅乐、会礼雅乐、祭礼雅乐,以及《定大业》、《保太平》、《发祥》、《凤来仪》等朝乐大曲,以及《凤凰吟》、《满殿春》、《与民乐》等曲目。

军事方面,当时的朝鲜发明了小火炮和火炮箭,设立了火炮铸造所。在对外关系上,世宗对当时朝鲜东北的女真部落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东北边疆地区的大片土地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66119.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