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了我国已知的画面最大、保存最完整、艺术性最强的彩绘帛画。这幅画是西汉前期的作品,画面呈“T”字形,长205厘米,上部宽92厘米,下部宽47.7厘米。向下四角缀有穗形飘带,顶部边缘裹有竹棍,两端系以丝带用以悬挂,出殡时在车前举扬,带有招魂及引导死者升仙的意味。

帛画描绘墓主人升仙的情节,以繁复严谨的构图把全画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幻想中天上的景象。右上方画太阳,中立金乌一只。太阳下的扶桑树上,又有8个小太阳。左上方画新月,中有蟾蜍、玉兔。一女子乘龙奔向弯月,她可能是嫦娥。中间绘人首蛇身像。下方,两只飞鸟相对,悬着铃铎。再往下,两扇天门内,两名守门人拱手对坐。

中段为人间景象。中段又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华盖下面的正中部位描绘着一个体态肥硕身披锦绣的站立着的贵妇人,她就是墓主人。前有两人捧盘跪迎,后有3女随身伺候,正准备升天。中段下部以帏帐玉磬象征屋顶,屋内案上陈设鼎壶等饮食用具,两旁有7人对坐,应当是描绘向死者致祭或者是死者生前宴饮的场面。

下段为地下景观。一裸体巨人双手托举着可能象征大地的白色扁平物站立在两龙之上,横跨一条大蛇,两旁又各有一只背上站着猫头鹰的大龟,巨人可能就是大地之神。

各段还有羽人、怪兽、华盖幔帐、谷璧交龙等穿插、点缀其间,整个画面形式生动饱满,所展示的内容十分丰富。帛画的主题是“引魂升天”,表达的是人追求永生的愿望。这类“升天”的题材始于春秋,兴于西汉。帛画精心绘制的墓主人形象与墓中保存完好的女尸极其相似。这使我们看到西汉肖像画的水平,显示了古代画家的观察、概括和写实的功力。另一方面,帛画中再现的神话传说显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生机勃勃,充满流动畅快的浪漫气息。整幅画的线描匀细有力,这可能就是后人所说的“十八描”中的“高古游丝描”。该画构图严谨、完整,对称中有变化,主次分明,疏密有致。如果将其与战国帛画相比,显然更进了一步。它更强调了色彩的表现力,颜料以石色为主。朱砂、石青、粉白等矿物颜料至今仍鲜艳明亮,把整幅画面点染得富丽厚重,光彩夺目。

3号墓出土的一幅帛画与此幅尺寸、 形制、内容都相近。这两幅帛画以有序的层次展示了汉初人们观念中的宇宙图景,取自远古神话的大量形象和按照现实描绘的人与物构成天、地、人相沟通的境界。帛画出土之前分别置放在两墓内棺的板上,是葬仪中用以表示招魂、导引后随葬的旌幡,又称“非衣”。因而,其主题是灵魂升天,画中人物正行进在通往“天国”的途中,天上日月并辉、明乐环响,龙、豹、翼鸟、玉璧等均是吉祥、护佑的象征。

发现于3号墓棺室西壁的一幅帛画长212厘米,宽94厘米,描绘了盛大的车马仪仗场面。左上方有两行人物,文武属吏簇拥着戴冠、着袍、佩剑的墓主向前行进,队列前有5层高台左下方有100多人组成的方阵,阵中是正在鸣金击鼓的乐队;右上方有4列驷马车骑右下方有14纵列共100余个骑从,画中所有的人物、车马都面向墓主人方向。有人认为描绘的是誓社、耕祠场面,也有人根据所绘的大都是武卒、车骑,认为描绘的是接受身为军事将领的墓主检阅的仪仗。同一棺室东壁也有大小与两壁相同的一幅帛画,因破损严重难辨全貌,根据残片中的建筑、车骑和妇女划船等形象,推测描绘的是墓主的家居生活。

3号墓出土的另一幅帛画长约100厘米,高约50厘米,描绘了4排共44人。人物有男女老幼之别,衣饰简朴,有的上身裸体,所有的人物动态均是当时称为“导引”的健身动作,屈体、伸肢、跳跃、回旋,姿态各异,十分生动。根据人物动作与旁边的题字,可知是一幅运动范围式的画作,定名为《导引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68296.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