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兰珠怎么死的

海兰珠是病逝的。

皇太极与海兰珠结婚后一直很相爱,在结婚第三年的时候海兰珠生下了八皇子。因为皇太极对海兰珠的宠爱,所以他对八皇子也是十分的喜欢。只是没想到这个孩子没活多久就死了,这对于海兰珠和皇太极来说都是一次很大的打击。海兰珠也从此过上了郁郁寡欢的日子,身体状况也十分糟糕。

在1641年的时候海兰珠仍就没有从悲伤中走出来,在她即将逝去的时候,皇太极在外打仗。但是听到自己爱人病危的消息就立马赶了回去。只是等他到的时候,海兰珠已经逝去了。

海兰珠虽然是得到了皇太极的宠爱,二人之间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但最终还是天妒人怨,孩子只活了半岁就死了,这对于他们的打击是极其重大的。最后海兰珠还是承受不了这个痛苦,抑郁成疾而死了。

扩展资料

敏惠恭和元妃(1609年-1641年),博尔济吉特氏,名海兰珠。生于万历三十七年,为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亦孝端文皇后之侄女。天聪八年(1634年),时年二十六岁海兰珠入清宫。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册封五大福晋时,封为关雎宫宸妃,为四妃之首,仅次于姑母哲哲。

皇太极将海兰珠居住的东宫赐名为“关雎宫”。海兰珠的封号和她所居宫室的名称,充分表达了皇太极对海兰珠的由衷喜爱。宸妃深受皇太极宠爱,两人感情极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博尔济吉特·海兰珠

海兰珠在正式史书上的记载,是病死的。1641年9月13日(农历)说病重,17日夜里病死。不过应该说是正常死亡,那时候满清还没有入关,加上当时满清的各方面实力都不行,缺医少药是很正常的,感冒都能病死人。

但是海兰珠母子因为太受皇太极宠爱,一度地位仅次于皇后,皇太极还为海兰珠的儿子大赦天下,加上海兰珠所生的儿子还没来得及正式取名字就夭折了,这都容易让人们联想到宫斗,逐渐被小说家们编成各种勾心斗角的戏码也很正常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也说得通:海兰珠美貌,深受皇太极宠爱,爱屋及乌,也喜欢海兰珠的孩子。但是这个孩子可能先天不足,延请名医都说怕是不好,皇太极无奈之下,大赦天下为这个孩子积德,希望老天开眼保佑孩子健康。可惜孩子还是死了。海兰珠因为孩子死了非常伤心,思念成疾,最终病死。这样说来,其实也很通畅的。

病死的。

敏惠恭和元妃(1609年-1641年),博尔济吉特氏,名海兰珠。生于万历三十七年,为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亦孝端文皇后之侄女。天聪八年(1634年),时年二十六岁海兰珠入清宫。而早在天命十年(1625年),她年仅十三岁的妹妹布木布泰(即孝庄文皇后)就已嫁给了皇太极。海兰珠在此之前是否婚配,前夫何人,无考。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册封五大福晋时,封为关雎宫宸妃,为四妃之首,仅次于姑母哲哲。皇太极将海兰珠居住的东宫赐名为“关雎宫”。海兰珠的封号和她所居宫室的名称,充分表达了皇太极对海兰珠的由衷喜爱。宸妃深受皇太极宠爱,两人感情极深。崇德二年七月初八日(1637年8月27日),宸妃生下皇太极第八子。皇太极为此大赦,这是立太子时才会有的举措。母子最受皇太极宠爱。但此子未命名,就于崇德三年正月廿八日(1638年3月13日)逝世,不满周岁。崇德六年,宸妃逝世,年三十三。谥号“敏惠恭和元妃”。

人物介绍

归嫁

宸妃海兰珠,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汉译海兰珠,生于约万历37年(1609年),她是孝庄的亲姐姐,比孝庄大4岁。海兰珠嫁给皇太极的时候已经26岁,比孝庄晚嫁皇太极9年。历史记载中,宸妃海兰珠可谓宠冠后宫,但是所有史料均无记载此人26岁之前的任何资料。生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比庄妃大4岁。

《清入关前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记载:“天聪八年(1634年)十月十六日。科尔沁部乌克善洪台吉率诸臣送妹至。汗偕诸福晋迎至,设大宴纳之为福晋。” 这就是海兰珠最早出现的相关记录了,民国时期修撰的《清史稿》里也有提到。 天聪八年(1634年),其兄吴克善亲送海兰珠到盛京,与皇太极成婚。当时海兰珠已26岁,虽然已过妙龄,然而更加丰满成熟,娇艳动人,因而倍受皇太极的宠爱,以贤淑文静著称。

封妃

崇德元年,皇太极以古代名妃常用的封号,封海兰珠为“宸妃”。以《诗经》中像征爱情的诗句:“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将宸妃居住的寝宫命名为“关睢宫”。宸妃的地位在五宫中位居第二。仅次于其姑母孝端皇后。

“关雎”是《诗经.周南》中诗篇名,是《诗经》第一卷之目。表面看来“关雎”一诗是描写的是男女爱情,“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宫之主,乃太宗宸妃、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海兰珠。海兰珠自归嫁皇太极,深受太宗眷爱,可称的是“君子好逑(逑:配偶)”,因此用“关雎”比喻他们的爱情,是非常贴切的。然其意也不仅于此,《诗序》说“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爱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据孔顺达《正义》曰:“后妃性行和谐,贞专化下,寤寐求贤,供奉职事,是后妃之德。”“后妃之德能如是,然后风化(风者,教也)天下,使夫妇有别,夫妇有别则则性淳子孝,故能父子亲也,孝子为臣必忠,故父子亲则君臣敬,君臣既敬,则朝廷自然严正,朝廷严正则天下无犯非礼,故王化得成也。”所以《诗序》说“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又说“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由于“关雎”可以正夫妇,教化天下,所以可以用来引导、教化人民,用来治理国家。《诗序》又云”诗者志之所之也,风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太宗以“关雎”命其东宫之名,其志正在”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用之为“正始之道,王化之基”,也就是说要用儒家学说思想观念,来引导,教化满州社会,像先王那样“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治理即将建立的新王朝。“关雎”中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之句,郑笺句“琴瑟在堂,钟鼓在庭”,语出于《尚书.皋陶谟》"琴瑟”、“钟鼓”都属于礼。所以《诗论》说“《关雎》以色喻礼”以男女爱情称为“色”,而实际上要体现“礼”,而且说“反内(人,纳)于礼”,其思益(大)矣”。孔子《论语 为政》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朱熹注曰:“礼谓制度品节也”。礼亦即封建等级制度。所以皇太极以“关雎”命其东宫之名,正表现出他对爱情的追求、新的教化观念的宣示

 生子

崇德二年,宸妃生下皇八子,皇太极欣喜若狂,很快就决定立这个婴儿为皇位继承人,大宴群臣,还颁发了大清朝第一道大赦令。大赦令中规定,除犯上、焚毁宗庙、陵寝、宫殿,叛逃杀人,毒药,巫蛊,偷盗祭天及御用器物,殴祖父母、父母,卖兄弟、妻诬告夫、内乱、纠党白昼劫人等十罪不赦外,一切监禁之人全部免罪。(此道颁发令如下记载。八天后他在盛京皇宫举行重大庆典的大政殿,为皇八子的诞生颁发了有清以来的第一道大赦令。诏令中写道:“自古以来,人君有诞子之庆,必颁诏大赦于国中,此古帝王之隆规。今蒙天眷,关雎宫宸妃诞育皇嗣,朕稽典礼,欲使遐迩内外政教所及之地,咸被恩泽……”。诏令中规定了除十恶之罪不赦外,其余等罪,“咸赦除之”。)皇太极还封宸妃的母亲为和硕贤妃,赏赐仪仗。谁知天公不作美,这个孩子出生才半年,还没有来得及命名就夭折了。皇太极为之伤心不已。宸妃本人当然更伤痛,但,皇太极对她的钟爱并未因此而稍减,前7个皇子诞生时,并未举行什么大型庆典活动,也未大赦。之后,庄妃生第9子,麟处宫贵妃又生下第11子,亦未如此隆重地办理。由此可见,皇太极是将宸妃生的皇八子作为“储君”来对待的。因宠爱宸妃而宠皇八子,也算是“爱屋及乌”吧。

皇八子诞生之庆典,蒙古各部落的首领均来供奉大量贺礼,一时间,盛京(今沈阳)城内热闹无比。此时的皇太极,开疆拓土,称雄于东北,加之娇妻产子,诸事顺遂,可谓得意之极。可是真应了“好景不长”这句俗语,倍受娇宠的皇八子只活了两岁,尚未来得及命名就夭亡了。

 薨逝

清崇德六年(1641年)九月,皇太极率领八旗劲旅和漠南蒙古科尔沁等部铁骑,与明朝军队洪承畴部进行松山锦州决战。正当双方数十万大军刀光剑影生死搏杀如火如荼之际,十二日盛京使节惶惶来报“关雎宫宸妃有疾”。既爱江山也爱美人的皇太极,闻知海兰珠生病,立即召集诸将令他们留下固守,自己于次日凌晨即启驾返还盛京。一路行色匆匆,至十七日夜驻跸旧边,刚过一更时,盛京使节又报“宸妃病笃”。得知海兰珠病势沉重,皇太极连夜拔营,催动战马,恨不得插上双翼飞回自己的爱妃身边。十八日凌晨,告之海兰珠已气绝身亡的第三次奏报“宸妃已薨”,对于途中的皇太极真如五雷轰顶,他飞马入盛京,冲进大清门,直扑关雎宫,但的确是晚了一步,关雎宫里香消玉陨,时年三十三岁的海兰珠,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这里,只剩下皇太极抚尸哀痛的身影和悲悼恸涕的哭声。

美人气已绝,英雄心欲碎。皇太极怎么也难以接受海兰珠病逝这个残酷的现实。他曾几次因悲痛过度而昏迷过去,这令皇后宫妃和诸王大臣惶惶不安,纷纷劝告他“自保圣躬,勿为情牵,珍重自爱”。皇太极也自责说:“太祖崩时,未尝有此,天之生朕,岂为一妇人哉”。但海兰珠的音容笑貌仍令他时时难以忘怀。红颜知己永别而去,皇太极即使贵为天子,也别无他法,所能做的,只有寄托哀思。他为自己的爱妃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并频繁地举行各种祭奠。九月廿九初祭之日,他亲率文武百官及其夫人们前往。奠酒行礼后,宣读的祭文饱含深情,“皇帝谕:

“皇帝致祭于关雎宫宸妃。尔生于乙酉年。享寿三十有三。薨于辛巳年九月十八日。朕自遇尔。厚加眷爱。正欲同享富贵。不意天夺之速。中道仳离。朕念生前眷爱。虽没不忘。追思感叹。是以备陈祭物。以表衷悃。仍命喇嘛僧道讽诵经文,愿尔早生福地。”最后,皇太极在海兰珠的墓前亲自奠酒三爵,诸王大臣和外藩属国使节祭奠礼。

在此后的岁月里,月祭、大祭、冬至祭、去世周年祭……,次次仪典隆重肃穆的祭礼,都饱含着无限的悲思;篇篇文词典雅庄重的祭文,都表达着无尽的哀意。甚至在当年岁暮大祭列祖列宗之时,皇太极也与皇后率百官及其夫人们前去祭奠海兰珠,让爱妃去世后还尽享哀荣;当次年正月元旦大贺之际,他竟传谕“以敏惠恭和元妃丧,免朝贺,停止筵宴乐舞”,因爱妃之逝而停办了朝中重大典礼。群臣们见皇帝平日在宫中时常睹物思人,每当想起海兰珠即伤心落泪,就多次陪他出京射猎消遣。但海兰珠就安葬在盛京地载门外五里之处,皇太极几乎每次射猎时,都要有意无意地经过她的墓地。眼见心中的爱妃已撒手人寰、尸埋坟冢、不能复生,皇太极每次都要悲痛欲绝、泪如雨下地哭祭一番。

清崇德七年(1642年)二月,松山锦州大战告捷,清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明朝率军将领洪承畴、祖大寿被俘后降清。当年四月,皇太极在盛京皇宫的大政殿为此二人赐宴庆贺,但在这盛宴之上却没有他这位东道主的身影。对洪、祖二人的解释是“朕今日未服视朝衣冠,又不躬亲赐宴,非有所慢于尔等也。盖因关雎宫敏惠恭和元妃之丧未过期,故尔”。原来,他为了表示对海兰珠忠贞不渝的爱情和无限的哀悼,没有参加这欢庆的喜宴。皇帝都停止了宴乐,但却还有不识相的王公贵族不遵制默哀,硬往枪口上撞。据史料记载,在海兰珠的丧期内有不从禁令私自作乐的,后经查出,遭受处罚者达数十人之多。其中郡王阿达礼和辅国公扎哈纳的王公桂冠都险些因此而被削掉;其余人均遭到没收家产、罚银、鞭笞、贯耳鼻等处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70506.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