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马褂是什么意思

黄马褂的意思是清代的一种官服。凡领侍卫内大臣,护军统领等,皆服黄马褂。后也赐与有军功的臣下

马褂的起源

现在我们一般认为马褂是满族人在寒冷地区为了行动方便发明的一种衣物,和中原地区的衣服存在鲜明区别。

但在古朝鲜的史书中有这样的描述:入关之前的满族百姓所穿的衣物形制大抵比较简陋,像马褂这种形制精美的衣物并没有相应记载。因此,不少清代学者便认为马褂其实是满族人吸取了汉人服饰特点改进而来的一种衣物,并不是绝对的民族服饰。

在这一考证过程中,康熙时期的文人曹庭栋提出马褂的形制应该起源自隋朝的貉袖。貉袖是当时养马之人所穿的衣物。

和汉人传统服饰相比貉袖是对襟形制,而且其袖子也是短袖设计,这可以让养马人在骑马的时候行动更加便捷。由于其形制和使用场景和清代流行的马褂基本相同,因此曹庭栋认为貉袖就是马褂的起源。

后来的著名文人赵翼将马褂的起源继续向前推进。他认为汉代出现的半袖衣物就是马褂的鼻祖,这种衣物和貉袖不同,其并不是马夫的日常穿着,而是战士行军战斗时的衣物。因为较短的袖子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使用兵器。

后来顾炎武在赵翼的研究基础上对马褂的起源进行了补充。他也认为汉代的半袖服饰和隋朝的貉袖是马褂的起源,除此之外,他还指出明代骑兵穿着的罩甲应该也是马褂的来源。

所谓罩甲指的是明代骑兵在正常甲胄之外所穿的一种短袖对襟衣物,明代对于此物的管控十分严格,朱元璋甚至下令非骑兵如果穿着了这种衣物就要被治罪。

因此普通百姓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这种服饰,所以在清初百姓们将这种服饰认定为满族服饰也就不难理解了。因此马褂起源于罩甲的说法也是比较可信的。

马褂是中国清朝时一种官方服饰.马褂是满清官员制服的一种,设计上方便骑马时穿著.马褂的颜色和用料皆与穿著者的阶级有关,当中黄色是皇帝的专用产色,只有皇帝近身的侍卫,或者获皇帝特别赏赐者才可以穿著.在清朝,能获得赐穿黄马褂有代表著得到皇帝的宠信,是一种个人的荣耀.

清朝官员的制服分为“朝服”、“常服”、“行服”和“雨服”几种.当中行服是出外时所穿,而马褂(亦称为“行褂”)即行服的一种.马褂的设计是为方便骑马射箭,因此衣长只及股,袖长至肘.在马褂之内还要再穿上大袍.

根据清官规定,有三类人可以穿著淡黄色的黄马褂:

第一类是皇帝出行时,各内大臣、御前大臣、御前侍卫等随从,必须穿著黄色的马褂以壮行色.这种黄马褂称之为“行职褂子”,没有花纹及图案.因为是因职而穿著,离开工作岗位,或者非与皇帝同行时便不能穿.

第二类黄马褂是皇帝狩猎校射时所赏赐的.清代的各皇帝至咸丰为止俱有每年狩猎的习惯.在皇帝围猎、校射时表现出息,或者向皇帝献猎物者,都可能得到皇帝赏赐黄马褂.这种黄马褂称之为“行围褂子”,按规定只有在跟随皇帝狩猎时才可以穿著.平时无故穿上属于犯禁,是可以被治罪的.

最后一种黄马褂是因特殊功勋而得到奖赏.这种赏赐又称“武功褂子”,得赏者可以在任何隆重的场合穿著;意义上才属于一般人平时所说的“赐穿黄马褂”.据考据,这种赏赐方式在清初并不盛行,一路至嘉庆年间都未见于史书;相信是在道光或咸丰以后才开始出现.到了太平天国起后更多见赏赐于对太平军作战有功者.而获得赏赐者不单是有军功的战将,有时为皇帝(或太后)办事得其欢心亦可能获得赏赐.清未时慈禧太后便曾赏赐为其开火车的司机黄马褂一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73193.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