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魏国的简介

魏国(公元220年-265年),始于魏文帝曹丕,灭亡于魏元帝曹奂,曹丕之父曹操虽未称帝,但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武帝,魏朝,计曹操共5帝。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汉献帝以冀州十郡封曹操为“魏公”、在魏郡治所邺建宗庙,平定汉中后进爵“魏王”,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其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势力迅速增强,各地豪强纷纷起兵割据自立,一时间全国又陷入内战混乱之中。曹操初据有兖州,复收编了青州黄巾军三十万,势力渐强。他又将洛阳的献帝迎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得到了优势。建安五年(200),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大败袁绍,成为北方最强的军事集团。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又率军南下,占荆州,与在长江中下游的孙权对垒。此时刘备也起兵欲兴汉室,率荆州的残余势力与江东的孙权结合。孙、曹大军在赤壁会战。曹操大败,退回北方,刘备得以占据荆州,后入成都。从此,曹、孙、刘三大势力成鼎足之势。

曹操封魏公,迁都邺,后又进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操死,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国号魏。次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一般称蜀或蜀汉)。公元229年,吴王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一般称孙吴)。三国分立时代正式开始。

魏在三国之中占据最大地区, 都在中原, 又有汉室禅让, 向来称为正统王朝。期间最重要的改革有陈群的九品中正制, 令中国政治渐渐变成世统垄断。

三国初期,各国主要致力于整顿吏治,恢复社会秩序和发展经济。其中以曹魏的成就比较突出。从曹操统一北方、开展屯田开始,生产逐渐恢复,曹操又改革了东汉以来的许多弊政,抑制大地主豪强的势力,扫除了宦官和外戚的专权,吸收中下层地主阶级人物参加政权。魏文帝时,又实行九品中正制,承认一般士族有做官的权利。对魏晋时代之政治产生深远影响,直到南北朝结束后才被废止。

三国时期战争不断,随着蜀汉国力日下,263年魏国司马氏展开攻蜀计划,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等攻蜀,结果蜀主刘禅出降,蜀汉亡国。后司马昭死,其子司马炎于266年篡魏自立,国号晋,曹魏遂亡。

文化:

曹魏虽然是以军力起家,但曹氏一族在文学上具有相当成就,如曹操和其子曹丕和曹植都擅于写诗,时称三曹,后世又称建安文学。即使到了后期其君主也颇有艺术造诣,如曹髦擅长诗文、绘画,被誉为才子。

经济:

汉、魏、吴三国中以曹操最重视农业,其中以曹魏人口最多,垦荒的面积最广,这正是当时三国中以曹魏实力最强的原因。

曹魏重视农业的另一实证,是其大力兴修水利,其工程的规模和数量在三国中首屈一指。如233年,关中一带辟建渠道,兴修水库,一举改造了三千多顷盐碱地,所获使国库大为充实。再如曹魏在河南的水利工程,其成果使粮食产量倍增。

曹魏君主与年号:

庙号 谥号 君主名 年号 年期

- 魏高帝(世祖追谥) 曹腾 - -

- 魏太帝(世祖追谥) 曹嵩 - -

太祖(世祖追谥) 魏武帝(世祖追谥) 曹操 - -

高祖(世祖) 魏文帝 曹丕 黄初 220年-226年

烈祖 魏明帝 曹叡 太和 227年-233年 青龙 233年-237年 景初 237年-239年

无 齐王(厉公、哀帝)废为「邵陵县公」 曹芳 正始 240年-249年 嘉平 249年-254年

无 废帝废为「高贵乡公」 曹髦 正元 254年-256年 甘露 256年-260年

无 元帝 曹奂(302年西晋王朝追尊)禅位后废为『陈留王』 景元 260年-264年 咸熙 264年-265年

附三国地图:

三国魏国包括华北、中原地区、荆州北部(今湖北省北部),山东半岛,辽西走廊(山海关位置),淮河以北全部,淮河以南的北部,外加陕西中部(西安、咸阳等地),新疆地区的大部分,辽东半岛、朝鲜半岛北部地区。

三国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221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由于曹魏在三国中占据中原地区,继承汉朝土地最多,国力也远胜于蜀汉和东吴,并且曹丕的皇位是汉献帝禅让的,所以有人认为魏国是汉朝的继承者,能够代表中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76753.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