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隋姓的由来?

1、出自姬姓,为周代时有诸侯随国,其后人以国名为氏。周代有随国(今湖北省随县),是周同姓诸侯国。春秋时被楚国所灭,成为楚附庸国,其后裔以国名为姓,称为随氏。

2、出自祁姓,为春秋时晋国大夫士会之后,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晋国有大夫士会,字季,辅左晋文公、襄公、成公、景公。

于景公七年(公元前593年),率师攻灭赤狄,晋升为中军元帅,兼任太傅,执掌国政,修订法规。士会食邑于随(今山西省介休)。

后又食邑于范(今河南省范县),其子孙以邑名为氏,是为随氏和范氏。随姓,在隋代时,去掉走之字,是为隋姓,从此又分为随姓和隋姓,随、隋两姓源流相同。

扩展资料

“隋”姓是由“随”姓改来的,在山东的胶东、鲁南一带,隋氏为大姓,整个山东隋氏占了全国隋氏人口的一半以上。隋姓本为"随",隋文帝杨坚第二次统一全中国,结束了长达286年的大分裂时代,并建立大隋王朝,定都大兴城。

国号初为随,文帝因忌"随"有走之意,改随字去走之为隋("隋"字是隋文帝独创的字,古无"隋"字,隋字是繁体"随"字去了走之而形成今天的"隋"字)。周王朝时有同姓贵族封于随(今湖北随州),建立随国,侯爵为周八百诸侯国之一。

周代末期,随国成为楚国的附庸国,原随国王族子孙就以国名为姓,即随氏。另一支为陶唐氏之后杜伯的后裔士会,因在晋为大臣,封邑为随,称随会,子孙姓随。

所有的随姓族人都姓随至隋初,因隋王朝国号"隋"改为隋姓,并延用至今。隋姓在中国姓氏文化中有一个特出,就是随姓族人和隋朝皇族没有任何血源关联。

也没有任何史书、谱牒记载隋朝皇族的后裔有改以国号隋为姓氏的,但随姓却因隋朝国号"随"字易为隋而改"随"为"隋",这在中国姓氏文化史上也算是一个特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隋姓

1、隋作姓氏读作Suí。

2、隋姓,中国姓氏之一。当代隋姓的人口大约有45万,排在大姓姓氏中第203位(根据2012年调查结果),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37%。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大约占隋姓总人口的51%,其次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这五省区又集中了45%。全国形成了以山东和东北为中心的两块隋姓分布区。

姓:另见suī

拼音:suí,duò

笔划:11

五笔:BDAE

部首:阝

结构:左右结构

五行:金

笔顺: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横、撇、横、竖、横、竖、横折钩、横、横

释义[ suí ] 1.中国朝代名:~代。 2.姓。 [ duò ] 1.古代祭祀用的残肉和残食:“既祭,则藏其~”。 2.古同“堕”,垂落。

详细释义

〈名〉

周代诸侯国名

又如:隋珍(隋珠)隋珠(隋侯之珠)隋珠弹雀(隋侯的明月珠是无价之宝,用它弹麻雀,得不偿失)

隋朝。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封建王朝,从公元581年至618年。如:隋苑(隋炀帝时建造的上林苑,又名西苑故址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

另见suī

〈名〉

(形声。从肉,隓省声。隓(huī),城墙倒塌,“隋”字从肉,本义同肉有关。(suī)本义:残余的祭品)同本义

隋,裂肉也。——《说文》。

赞隋。——《周礼·小祝》。注:“隋尸之祭也。”

既祭则藏其隋。——《周礼·守祧》。注:“尸所祭肺脊黍稷之属。”

另见suí

相关词语:隋珍、和隋、笒隋、相隋、果隋、祎隋、隋岸、隋珠、隋祭、隋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77194.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