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端午节又称龙舟节、天中节、端阳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其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而演变而来。端午节吃粽子一是为了除瘟疫、求吉祥,二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三是光宗耀祖,四是为了“求子”。

一、除瘟疫 求吉祥

最初粽子是拿来当作祭祀神灵和祖先的祭品的。因为古人认为五月初五,为恶月恶日,在这一天里,必须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以及提供供品。祈求来年除瘟疫、与邪祟、吉祥如意。否则灾祸就会降临。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改变,祭祀用的粽子,渐渐出现在大家的桌子上,讲究的是福泽恩惠众人。直到现在中秋节吃粽子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美食。虽然每个地区的粽子可能会不同,但是所赋予的含义是一样的除邪,保平安。

二、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都城被秦军所迫,看着百姓深受水火之中,自己却无能为力,爱国诗人屈原于五月初五抱石投泪罗江。百姓闻之,争相划船,想要将屈原的尸体打捞上来,好好安葬。但是几日无果,又见鱼虾空游,怕他们咬食屈原的身体。就向江中投下糯米团、希望鱼虾吃了糯米团,不再去啃食屈原的尸体。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端午节食粽、纪念屈原就成为了一种习俗。屈原的故事活跃在每一个中秋节。实质上,这也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

三、光宗耀祖

端午节吃粽子是每个地方的习俗,各种各样的粽子让人眼花缭乱。比如五花肉粽、黄米蜜枣粽、红糖豆沙粽、经典鲜肉棕、栗子鲜肉粽、细沙枣泥粽等等。而且因为“粽”和“宗”音近,吃粽子又被赋予了人丁兴旺,光宗耀祖的美好寓意。粽子种类多样,赋予了人丁兴旺。

所以到了后来端午节吃粽子,不仅仅是因为粽子的美味,款式多样,也是因为粽子图个好彩头多子多福。

四、求子

古时候,母亲送出嫁的女儿、婆婆送新婚的礼物,都会赠送九子粽。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习俗传闻,吃了粽子就更容易“中子”和“众子”,有人丁兴旺,多子多福的寓意。而且古代看重子嗣后代,古人对于此事尤为看重,所以送粽子图好彩头

最后:端午节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为了除瘟疫,求吉祥、纪念屈原、光宗耀祖和“求子”,它已经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习俗节日。在这些美好寓意的基础之上,更是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比如赛龙舟、挂艾蒲、洒雄黄酒等。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端午节或许会被赋予更多美好的含义,会有更加新颖的庆祝方式出现。

端午节吃粽子是要纪念屈原。

端午节也叫重午节,一般说来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有一种说法是纪念吴国宰相伍子胥。端午的民俗活动很多,采草药、佩香囊、铸阳燧、悬菖艾、划龙舟、端午浴、放纸鸢、拴五色丝线、食五黄、给小孩额头涂写雄黄字、吃五毒饼……其中,重中之重就是包粽子。

包粽子的习俗大约是在东晋形成的,当时,很多人在汨罗江畔祭祀屈原,往河里投食物。身穿白袍、披头散发的屈原现形后告诉人们,河里有恶龙,可以把米饭包在芦叶里再投下去。

这当然是一种传说,传说背后有着相应的时代背景。东晋时期,中国的文化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南方有大量平原、水田,当北方的农业技术传到南方,促进了南方的农业生产,老百姓有了余粮,才可能做粽子。

吃粽子要注意的事

1、粽子要趁热吃

粽子本身就不好消化,变冷之后的粽子会变硬更难消化,如果煮熟了的粽子没有及时吃掉,那最好重新加热蒸熟再吃,一方面放时间久了有细菌,另一方面重新蒸熟有利于消化。

2、粽子不能多吃

以前吃的粽子都是糯米做的,虽然好吃,但是不能多吃,因为糯米的黏性大不易消化,如果吃多了容易引起腹胀,胃受不了。

还有一些特定人群最好少吃甚至不吃粽子,比如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患者等,很多老年人多少都有点这些毛病。

以上内容参考 上观新闻-端午节为何要吃粽子?节令美食背后有中国人的文化密码

人们对吃粽子的看法

人们对吃粽子的看法,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在这一天,民间会举办赛龙舟,家家户户也会一起包粽子,煮咸鸭蛋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下面为大家分享人们对吃粽子的看法。

人们对吃粽子的看法1

众所周知,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吃粽子成了不可避免的传统习惯,要增添生活的美好感,有时候形式感还是必须得有的。

还记得我第一次吃粽子还是非常小的时候,大概只有几岁吧,在我外婆家吃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粽子。粽子的外观感觉很是Q萌,棕叶独特的包裹方法,至今都没有学会,当时只是觉得非常神奇,食物还可以这样包着吃。很有和大自然亲切的感觉,有点像竹筒饭,利用自然界中的植物来进行加热食物,吃起来美味有趣。

剥开外面一层层的粽叶后就可以看到饱满鲜嫩的粽子了,热腾腾的香气里面扑鼻而来。但是现在都非常不喜欢剥开粽叶黏糊糊的感觉,容易把手弄脏,但不妨碍它成为童年回忆的一部分,非常的有亲切感。在外婆家,端午节围绕着一群家人,一起吃着粽子,非常美好的记忆。

我依稀记得第一次吃的粽子是蜜枣味,也是一款非常经典的粽子口味了。蜜枣味的粽子吃着很甜,吃多了会有点感觉油腻,糯米包裹着里面的各种馅,不咬下去你永远不知道是什么口味,阿甘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我觉得粽子也像极了生活。要问我第一次吃到粽子现在回忆起来是什么感觉,我觉得就是童年时代幸福快乐的感觉。

随着现在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对普通的食物已经越来越不满足了,什么消费都在升级,不仅要食物营养健康还要饭店装修豪华环境好,美食需要色香味俱全,什么都需要上档次。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吃什么,最重要的是和谁吃,以及当时的心情。

这样好的美食不仅好吃美味还赏心悦目,遇到中国的传统节日,比如端午节,就应该一家人团团圆圆坐下来一起吃饭,一起吃粽子,这样不管你吃到什么馅的粽子,都是最美味的。

人们对吃粽子的看法2

对粽子寓意的看法

1、来历:

纪念屈原

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普遍公认的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

老百姓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知体,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一“筒粽”的由来。

早在春秋时期粽子就出现了,到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2、寓意:

而最初粽子的寓意是用作祭祖及神灵的,因道为古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必须在每年的五月五日举行祭祀活动,以除瘟、驱邪、求吉祥。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改变,人们过端午节吃粽子都是承袭传统的表现。不同的地区粽子的种类很多,然而,吃粽子的意义都是一样的。

人们对吃粽子的看法3

一、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是什么

其实端午节吃粽子主要是为了纪念屈原。当年屈原因为秦攻打楚都,它悲愤交加、对国家彻底死心,于是就投江自尽。村民们为了纪念和保护他的躯体,不让江中的鱼侵蚀屈原的尸体,于是就向江中投入一些食物。

但是这些食物很快就会被鱼儿吃光,又一次开始侵蚀屈原的尸体。于是大家想出了一个办法,就用粽叶和糯米裹在一起,然后投入江中,这样鱼儿吃起来比较困难,吃的`非常慢,所以就很好的保护了屈原的躯体。因此这个习俗延续到现在,到了端午节的时候,大家都会吃粽子,主要就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二、粽子的口味儿有哪些

1、肉粽

在南方地区端午节的时候,家家都户户都会包肉粽。肉粽主要是用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来包的,肉需要先提前腌制一下,然后将切好的五花肉放入到糯米当中一起包裹。煮出来的肉粽,吃上去肥而不腻,精肉软烂,非常的好吃。尤其是浙江嘉兴的肉粽在全国都是非常有名的。

2、蜜枣粽

北方人比较喜欢吃甜的粽子,所以在包的粽子里面会加入蜜枣,这样煮出来之后,蜜枣的香甜味就会渗入到糯米当中,一口咬下去可以吃到蜜枣的香甜以及蜜枣的软糯口感,这在北方也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口味的粽子。

3、白米粽

白米粽其实就是普通的糯米包裹而成的,里面没有放任何的馅料,所以煮出来之后,除了有粽叶的清香之外,没有其他的味道。但是它的吃法有很多,可以蘸着白糖吃,可以把它切成片,放在油锅里面炸着吃,也可以在上面淋上一些红糖汁来吃,特别的好吃。

这种从古传到今的文化习俗,也是被大家尊重和传承的。所以现在到了端午节,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会开始包粽子,吃粽子,同时也会举办一些民俗活动来庆祝端午节,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人们对吃粽子的看法4

粽子的寓意

古称“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苞裹未分散之象也。”传说是为祭投屈原而发明的。最早记载见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粽”字本作“糉”,芦叶裹米也;又名角黍或作粽。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屈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也就是所谓的竹筒饭。

《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77985.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