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何要三征噶尔丹,如此穷追不舍?

因为噶尔丹是一个有志向和才能的人,放过他只会让自己后患无穷,因此康熙三征噶尔丹,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隐患。

一、噶尔丹的志向是攻占满清王朝。

噶尔丹的才能从小就被人挖掘,他的学习能力特别强,精通五种语言,这也为他后来向沙俄寻求帮助做基础,他成功继承他哥哥的意志消灭敌人,获得准噶尔地区的统治权,他不仅仅是智力高,而且武力还高,他曾率领着部队冲锋在前斩杀敌方数百名前锋。本来清政府不想管他的,默认将准噶尔的统治权给他,但是他暴露出了他的野心,他将在北京买来的汉人制品全部焚烧,代表着他不会因为享乐而出现惰性,康熙就开始注意到他,觉得他是一个有大志向的人,如果放任不管的话会对清朝统治制造成威胁。

二、噶尔丹扩大自己的势力,并且挑衅康熙。

噶尔丹努力与沙俄交好,邀请沙俄的商人来到我国进行贸易,并且噶尔丹开始清扫他周边的势力,将其全部纳入自己的势力当中。噶尔丹清理周边势力完之后,将河西走廊地区的势力也清理完了,并且开始西征扩大自己的势力,而在击败鄂齐尔图车臣汉之后,他还将获得的大部分战利品送给了康熙,这里包含挑衅和示威的意思,康熙也开始计划什么时候去讨伐他。

三、康熙三征噶尔丹,将其彻底消灭。

因为噶尔丹自己势力的内部原因发生了政治纠纷,导致其势力受损,然后康熙趁之讨伐噶尔丹,然后将其势力击溃,但是却被噶尔丹给逃走了。经历了5年修养之后,噶尔丹整军向巴彦乌兰地区发起进攻,康熙再次派人去镇压他,然后将其主力部队全部消灭,但是还是没有抓住噶尔丹。康熙第三次讨伐噶尔丹的时候,他已经成了没人支持的头目了,其他人都想要投降,而沙俄也不再愿意帮助他了,然后噶尔丹便在众人面前自刎了。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康熙皇帝,他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同时也是清入主北京城的第二位皇帝。他八岁的时候登基为帝,十四岁就已经开始亲政,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帝时后世人最熟悉的封建帝王之一,同时也是清朝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被后世学者称为“千古一帝”。康熙在位之时所做的一些功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他少年时败鳌拜,年长时平三藩收台湾,更是亲政噶尔丹,保卫雅克萨,以尼布楚条约确定了清王朝在黑龙江流域的领土权。康熙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同时也是清朝盛世的奠基人,在清朝历史上地位极高,去世后上谥:“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康熙帝亲征噶尔丹,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征战。噶尔丹是一位野心勃勃之人,最重要的是还像野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如果不将他连根拔起,便会死灰复燃。所以在历史上,康熙帝三次亲征噶尔丹,最终挫败噶尔丹的野心。

第一次亲征噶尔丹,是在噶尔丹取得对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的统治权,继承汗王之位后。噶尔丹获得权力之后,便开始了对周边地区的占领。他两次出兵占领哈密、吐鲁番,康熙二十九年的时候更是以派兵帮助天山南路 *** 教“白山派”首领阿帕克和卓与“黑山派”争斗为由,出兵乘机攻占南疆地区,将喀什噶尔和叶尔羌握在手中。康熙二十六年,又以为弟报仇的理由,向喀尔喀蒙古发兵。

消息传来后,康熙帝以安亲王岳乐,简亲王雅布等人为将,调青海等地士兵,发布谕令亲征噶尔丹。噶尔丹到呼伦贝尔的时候,康熙帝调盛京兵一千名,会和科尔沁骑兵一万驻守,噶尔丹退走。随后在喀喇鄂博的领地,康熙帝调八旗子弟兵和火器营兵1000名等各地兵士将噶尔丹镇压。

康熙二十九年,噶尔丹在沙俄殖民者的支持和怂恿下,再次集兵,六月入乌尔会河以东地区。尚书阿喇尼领兵前往阻击,兵败!噶尔丹因此从乌尔会河,轻松进入乌珠穆沁地。噶尔丹再次起兵,让康熙帝意识到,如果不能彻底将噶尔丹除掉,那么势必还会再有祸患。于是康熙帝派兵布阵,涉及诸大臣数十人,其中有命裕亲王福全、皇子允、恭亲王常宁、简亲王雅布、信郡王鄂札副之、内大臣佟国纲、佟国维、索额图、明珠、阿密达、都统苏努、喇克达、彭春、阿席坦、诺迈,护军统领苗齐纳、杨岱,前锋统领班达尔沙、迈图等。康熙帝想要一举将噶尔丹除去,不过后来因病,亲征的康熙帝返回京城。后来福全虽然将噶尔丹的军队大败,但是最终还是因为中了噶尔丹的患病之计,让噶尔丹带残兵逃脱。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帝再次亲征,以三路清军约期夹攻。这一次噶尔丹还不等康熙帝等人亲自动手,自己就暴毙。噶尔丹死讯传来,准噶尔叛乱才算彻底了结。

噶尔丹从兄弟手中接过大权之后,便想要恢复昔日蒙古帝国的容光。但是要想建立这样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帝国,势必会引起清 *** 的反弹。初时之时,噶尔丹并没有露出獠牙。但是随着势力的不断发展,最终向南疆、喀尔喀蒙古伸出了手。

噶尔丹的这一动作,当然引起了清 *** 的注意,很快就调兵防卫。噶尔丹三次反叛失败,除了当时清 *** 在康熙帝的领导极为强盛之外,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他们内部的原因。

噶尔丹的首领之位,是杀掉政敌得来的,内部不稳就迅速发动战争,自然后患无穷。所以在后来行兵打仗之时,与噶尔丹同牧的僧格之子策妄阿拉布坦、索诺木阿拉布坦、丹津鄂木布均已成年,噶尔丹视他们为准噶尔汗位的潜在争夺者。两方爆发巨大矛盾,使得噶尔丹势力受到削弱,被清 *** 轻松打败。

另一方面,康熙帝的亲征,极大的增强了清军的气势。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内有政敌牵制,外有强敌当前,噶尔丹的失败可想而知。

第一次是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的乌兰布通之战,清军大破噶尔丹以万余骆驼组成的防御营地(驼城),噶尔丹败归科布多,伺机而动。

第二次是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的昭莫多之战,清军歼敌数千,击溃噶尔丹主力军队,噶尔丹兵败流窜。

最后一次是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帝带兵渡过黄河亲征。这时候,噶尔丹原来的根据地伊犁已经被他侄儿策妄阿拉布坦占领;他的左右亲信听说清军来到,也纷纷投降,愿意做清军的向导。噶尔丹走投无路,就服毒自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80196.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