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和荀攸是什么关系

荀彧是荀攸的叔父。

1、荀彧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后弃官归乡,又率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其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

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为其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服毒自尽),年五十。获谥敬侯,后追赠太尉。

2、荀攸

荀攸(157年-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东汉末年谋士。

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 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

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官渡之战荀攸献计声东击西,斩杀颜良和文丑。

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同时力主曹操接纳许攸,画策乌巢,立下大功。平定河北期间,荀攸力排众议,主张曹操消灭袁绍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荀攸行事周密低调,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建安十九年(214年),荀攸在曹操伐吴途中去世。

扩展资料:

1、荀彧的功绩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获其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

战术上,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

政治上,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2、荀攸的功绩

荀攸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他生前设奇策共十二计,只有钟繇知道。钟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后世不得而知。另著有《魏官仪》,今已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荀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荀攸

荀彧、荀攸都是三国时曹操的谋士,是一对叔侄。荀攸与荀彧是堂叔侄关系,荀彧是荀攸的叔叔,但荀彧实际上比荀攸还小5岁。但是叔侄俩很明显俩人的政治观念不同。荀彧是保皇派的,荀攸应为实务派。

曹操的主要谋士有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贾诩、董昭、刘晔、蒋济、刘放、孙资等,一般依据才能以及与曹操的心理亲疏把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贾诩着五个人称为五大谋士。历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中,却将荀彧、荀攸、贾诩归为一传,而将程昱、郭嘉与董与后者等放在一起。

他的依据是:“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于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大意是:程昱、郭嘉等都是当世奇才,尽管他们品德举止的风评不太好,与荀攸相比差得很多,但是在军事谋划这方面,跟荀、攸还是一个水平的。”

荀彧为汉尚书令镇守许都达十七年,打理国家后勤事宜,全尽萧何之能,并多有战略性建议;荀攸则在前线为军师(包括中军师)供职十八年,期间除了参与军事谋议,还负责军中典选举、刑狱及监军的任务。曹操评价二荀言:“荀令君(荀彧)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军师(荀攸)之去恶,不去不止。”,于是有了荀令君、荀军师一说,荀攸也为尚书令,曹操又言:“二荀令之论人,久而益信,吾没世不忘。”二荀令君就是指这对叔侄。

荀彧,被冠以“王佐之才”的称号。所谓王佐之才,就是“辅佐君主成就王业的人”。这里的“王”,不是简单的“君主”、“君王”,更偏指“王道”,即依靠“圣王仁义教化”治理国家的方式。实际上荀彧也不是那种固守“王道”的儒家卫道士,但至少忠君、仁义、德政的思想在荀彧的政治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荀彧基本上是一个全能型的智囊。

荀攸这个人非常聪明,他十三岁的时候就能察言观色,竟发现了一个深藏不露的杀人在逃犯! 董卓烧毁洛阳迁都长安之后,他曾经主谋刺董,并计划辅佐皇帝、号令天下,成就齐桓晋文的霸主之业!中年的荀攸成了一个德才并重、近乎完人的优秀人才。在成为曹操的谋主之后,曹操对荀攸的评价,是对所有谋士评价中最完美的。荀公达真贤人也,所谓“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孔子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公达即其人也。他眼界广阔,乐观阳光,经权达变,算无遗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84024.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