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例如,你要去一个地方,而这个地方你以前没有去过,但是你想去,于是你出发了.到了那个地方,你认识了这个地方,你知道这里有山有水,觉得特别棒.于是你得出结论:这种地方很漂亮~能使我赏心悦目~!于是,你每次听说有个地方你没去过,而且外部条件和这里差不多,你又去了.这次你去的地方不仅有山有水,而且还有很多动物,你就知道,挖塞 原来这种地方还有动物啊.于是你就知道了这种风景里不仅有山有水还有动物.下次遇到这种地方你依然还会去.

人的实践就是一个不断认识的过程,而认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去实践,实践又产生认识,认识之后不断实践又不段认识.认识指导着实践,实践又是为了认识更多.所以说,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没有实践就不会有认识,理解实践也不能正确理解认识。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目的在于改变世界以满足人的需要。要改变世界必须认识世界。实践及其发展的需要是认识、知识产生的根源和发展的动力。在现代,实践的发展促使科学成果层出不穷,以至促成新科学的诞生。

3、同时,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必须满足实践的需要,为实践服务。实践提供了认识的可能。只有实践才能提供认识所必需的信息。同时,也只有实践才使人们获得并不断发展对信息加工的能力即思维的能力。

扩展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马克思的实践观内含着对于理论的渴求,因而是自觉的,以一定社会目标为方向的;内含着现实普遍利益即人民大众利益的价值导向,因而是革命的,批判的;内含着把个人有限生命溶入伟大的人类解放事业并从中获得生命意义的人生导向,因而是积极的、向上的。

相反,直观的经验的实践观,由于把实践视为自发的、利己的、个体的,因而其实践从根本上是排斥理论的,是个人利益和纯粹自我的领地。由此而引发了关于社会发展的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和认知是互为因果的,以辩证的观点看来,认证是“辩”,实践是“证”两者不可分离,是为辩证。

但问题在于,无论是辩是证,其最初目的都是为其后的实践提供指引,用题主的例子可以这样理解:你想知道杯子装多少水(认知),所以去试验(实践),但是你为什么想要知道杯子能装多少水呢?这是为了方便你以后装水的时候不会出错(实践)。所以,你的最初目的还是为了实践,后来的认知和为了这个认知而进行的次级实践,都是为了原本的实践而进行的,只是,有些认知不是一次实践可以证明的,有些实践也需要反复的认知来论证,在互证的过程中,往往混肴了最初目的,期间更诞生了先鸡先蛋这个怪物。

个人建议题主还是不要纠结于这种问题了,类似的什么知行之辩,什么唯物唯心之辩,其实都是连篇的废话和无休止的扯皮,请记住:在人类没有成为纯粹意识生物之前,一切认知都是为了存在的物质而服务,一切认知都是为了让存在的物质得以更好的存在而服务,一切认知的兴盛、消亡和变迁都是为了让存在的物质得以更好的存在而服务,违反这一定理,此认知即为诡辩。

我觉得题主其实可能已经认可了实践是目的,但是还有疑惑。只要除去这个疑惑,关于为什么实践是目的题主完全有能力自己想清楚。

那么,题主的疑惑在哪里了?

或者说,题主发出了疑惑,所以问题在哪里呢?

问题就在于,题主关于实践与认识目的性的表达。

表达是这样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为什么会产生疑惑,因为这句话里有两个动作:实践和认识。

而这两个动作都需要主体来实现。

而这句表述,偏偏省略了主体。

那么这样考虑,如果主体是个人,那么这句话就没有任何意义。而只有将主体限定为人类整体,才是有意义的。怎么说?

因为个人的行为与目的的不可预测性,是不可能有稳定的表达的。

我个人测量一杯水的目的,可能只是因为好玩,也可能以为新买的尺子,也可能想看看直径这么大的杯子可以装多高,也可能是为了下次装水有个定数。情况很多。

然而,一般地,从整个人类的意义来讲,你去测量一个东西的尺度,当然不是为了玩耍,或者为了验证人类的猜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89135.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