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写的《剑来》中,礼圣原型是谁?

可能周公旦。

礼圣,孔庙中配祀有四圣:复圣颜回、宗圣曾参、述圣孔伋以及亚圣孟子,而这几位貌似都和“礼圣”扯不上关系。那就是周公旦,周公旦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周公,他是周礼的创造者,是最符合这个”礼圣“的人了,当然这里礼圣只是以周公做原型,所以不必计较他位置比至圣低的问题了。

周公(生卒年不详),姬姓名旦,亦称叔旦。西周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元圣”、儒学先驱,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采邑在周,故称周公。

封于曲阜,留朝执政,长子伯禽就封。武王卒,成王幼,周公摄政。管叔、蔡叔、霍叔等不服,联合殷贵族武庚和东夷反叛。他率师东征,平定叛乱,灭奄(今山东曲阜东)后大举分封诸侯,营建成周洛邑(今河南洛阳)。

又制礼作乐,为西周典章制度的主要创制者,主张 “明德慎罚”,以“礼”治国,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础。

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言论见于《尚书》之《大诰》《康诰》《多士》《无逸》《立政》诸篇。

礼圣是周公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周公,亚圣是孟子,文圣是欧阳修。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同时他也是当时儒派的代表人物,他对孔子是比较推崇的,世人将孟子称之为“亚圣”,甚至后来跟孔子合称为“孔孟”,因此孟子可以说是孔子思想重要的传承者。

亚圣孟子

孟子(公元前372—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邹(县)人。从小接受母亲严格教育,其母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三次挑选邻居,最后与学富为邻,孟子的老师是孔子子思(孔伋)的学生。

孟子非常景仰孔子及其学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他发展了孔子“仁政”的学说,提出“民贵君轻”,认为暴君是“独夫”,人民可以推翻,只有施仁政,才能统一天下,主张法先王,恢复井田制、省刑薄赋,使黎民百姓不疾不寒。公元前320年前后,他到魏国向魏惠王宣传“仁政”,魏惠王只以礼相待他。

襄王继位,同样对“仁政”不感兴趣,他又到齐国,齐宣王以十乘、数百人的礼仪欢迎他,还拜他为卿,但并不欣赏他的政见。他又去宋,去滕国。滕文公热情接待他,并听解释学说,也仅此而已。他只好返邹聚徒讲学。他的弟子万章与公孙丑记录了他的言行,为《孟子》,《汉书·艺文志》记有十一篇,今存七篇。他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天人合一”。宋封他为好国公,配享孔子一样的庙庭,元加封为邹国亚圣公,后尊为亚圣,享年八十三岁。

文圣是欧阳修。礼圣是周公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周公。亚圣是孟子。至圣先师是孔子。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言论见于《尚书》之《大诰》《康诰》《多士》《无逸》《立政》诸篇。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89228.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