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马利翁效应和罗森塔尔效应分别是什么?

皮格马利翁效应和罗森塔尔效应分别是:

皮格马利翁效应亦称“罗森塔尔效应”,一种期望效应,1968年由美国罗森塔尔(Robert Rosenthal, 1933-)等在《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一书中提出。

认为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在学生的学习成绩等方面产生效应。如教师寄予很大期望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后测试,他的学习成绩比其他学生有明显提高。因此效应与希腊神话中皮格马利翁的故事相似,故名。

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

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于1968年通过实验发现。一般而言,这种效应主要是因为教师对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别期望着不同的行为,并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从而维持了他们原有的行为模式。

教育意义:

对于皮格马利翁现象及其机制的了解是有很现实的教育意义的。它提醒我们,作为教育者,无论是教师、家长或其他人员,对于受教育者充满信心,相信他们能发展得更好是很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受教育者,特别是孩子对自己的了解往往首先是从教育者那里得到的。

在他们生活中居重要地位的人物对于他们的看法和态度,就像镜子一样折射着他们的形象。如果他们感到教育者认为他们有能力,信任他们,那他们也认为自己是有能力的,是值得信任的,他们就能建立起应有的自尊,使自己有热情为做得更好而努力。

如果教育者认为他们能力低下,不学好,不可救药,他们也会从这面镜子中看到自己令人沮丧的形象,从而也认为自己能力就是不如别人,自己很难改好,自己没有出路,那么他们就不能确立应有的自信与自尊,就不能有充分的自我价值感。他们会感到绝望,放弃任何积极的努力,走破罐破摔的道路。

相同。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由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进行验证之后并且提出的,所以这种效应也可以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

简介:

这两种都是指人们的行为会不自觉的被自己所崇拜所喜欢的人影响。通常情况下,这种影响都是无意识下发生的,包括人的情感和观念。

这种效应可以应用在当今的管理学当中,比如说,员工和领导之间的关系,如果想要员工卖力工作,那么领导可以不吝赞美之词,对员工进行特别的诱导,来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个人不能够充分发掘自身潜力的环境当中,如果经过自己所崇拜的对象激励之后,就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潜力。

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于1968年通过实验发现。一般而言,这种效应主要是因为教师对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别期望着不同的行为,并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从而维持了他们原有的行为模式。

罗森塔尔效应的原理

实验者认为,教师因收到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名单上的学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

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如此循环往复,以致这些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92785.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