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两晋历史

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晋武帝),国号曰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灭吴,统一全国,秦汉以来的分裂,至此再度统一。统治疆域东、南至海,西至葱岭,南至越南,北至大漠,东至辽东。

但晋武帝死后不久,宗室之间爆发“八王之乱”,曹魏以来入徙塞内的游牧民族也乘机起兵称帝,全国又陷入分裂混战的局面。

公元317年,晋朝宗室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王朝,占有今长江、珠江及淮河流域,建都于建康,史称东晋。公元420年,刘裕代晋,改国号为宋,东晋亡,共历十一帝、104年。两晋共历十五帝,156年。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只有37年大一统,而余下朝代替换很快并有多国并存的时代。这个时期从220年曹丕称帝到589年隋朝灭南朝陈而统一中国,共369年。可分为三国时期(以曹魏正统,蜀汉与孙吴并立)、西晋时期(与东晋合称晋朝)、东晋与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南朝与北朝对立时期,共150年)。另外位于江南,全部建都在建康(孙吴时为建业,即今天的南京)的孙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六个国家又统称为六朝。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严重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在从魏至隋的三百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过程中,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的结果,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

东西晋共155年,其中西晋51年,东晋104年。

西晋(公元266年—316年)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大一统封建王朝。共51年。

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皇室后裔司马睿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朝廷,共104年。

之所以称东西晋,主要是看都城在哪里,

西晋最早以洛阳为首都,长安无陪都称号,312年,汉国刘聪派兵攻入西晋国都洛阳,俘虏晋怀帝。同年,13岁的西晋宗室秦王司马邺在长安被地方官员拥立为帝,是为愍帝,至建安四年(公元316年)长安被汉国军队围困,晋愍帝出降,西晋王朝终结。至于说后来晋国室迁至健康,新奉司马睿为帝,重立晋朝,那就是东晋了。

个人觉得历史上区分王朝名称的时候一是参考他们的国号,二是参考他们国都的地理位置。而南北宋,东西汉,东西晋主要还是参考他们国都的地理位置来决定的。

宋朝的迁都是从开封迁到临安,我们是无法将开封看作是西部地区的,因此最好的分别就是南北的区分了。

但是两晋的时候就不同,晋朝宗师是从长安迁到健康,长安是很标准的西部地区,所以这样便有了这样的分别。包括东西两汉的称谓也是这样子的。

南北朝是一个时期的总称,主要还是由这些王朝的地理位置来确定的。不知道这个答案你觉得怎么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95250.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