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解释是什么?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意思如下:

首先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里的水,廉者不吃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其次这句话深层次的意思是说做人应有骨气,宁可克制自我理性的、强烈的、基本的欲望,直至断送性命、也不摧眉折腰、苟且偷生。这是古代的君子之道。

出自《乐羊子妻》:

《乐羊子妻》是一篇人物传记。它通过两个小故事,赞扬了乐羊子妻子的高尚品德和过人才识。乐羊子妻,是东汉梁国榖丘(今河南虞城县谷熟镇)人。

乐羊子妻的两段话,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并且对不同民族,不同政见,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人来说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她告诫人们:做人就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拾金不昧,坚守节操的精神。

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出自南朝宋史学家范晔的《后汉书》。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志之士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吃施舍的东西。这句话常用于比喻品行高洁,不苟且求得。

2、原文: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尝有它舍鸡谬入园中,姑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餐而泣。姑怪问其故。妻曰:“自伤居贫,使食有它肉。”姑竟弃之。后盗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妻闻,操刀而出。盗人曰:“释汝刀从我者可全,不从我者,则杀汝姑。”妻仰天而叹,举刀刎颈而死。盗亦不杀其姑。太守闻之,即捕杀贼盗,而赐妻缣帛,以礼葬之,号曰“贞义”。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意思是指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知廉耻的人不吃施舍的东西;比喻品行高洁,不苟且求得。

【出处】

《后汉书·乐羊子妻传》:“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日:‘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

翻译:羊子曾经在走路的时候,捡到别人丢失的金子一块,就交给了她的妻子,她的妻子说:我听说志士不喝盗泉的水,知廉耻的人不吃别人施舍的东西,何况是捡到别人的东西来牟利,定会污损自己的名声呀。

扩展资料

嗟来之食是侮辱性的施舍。

【出处】《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原文: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翻译:

齐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做好饭汤等食物摆在大路边,等待把食物给饥饿的人来吃。有一个饥肠辘辘的人用衣袖遮住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了过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对他吆喝道:“喂!来吃吧!”

那人瞪大他的眼睛盯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侮辱我的尊严的食物,才饿成这个样子的。”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还是可以去吃。”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108265.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