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过屏障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滤过屏障:又称“滤过膜”,指血液流经血管球时,血浆内部分物质滤入肾小囊腔产生原尿所经过的结构,包括有孔毛细血管内皮、基膜、足细胞裂孔膜。

血液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和尿酸等物质,能通过滤过膜而滤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不能通过滤过膜。

肾小球滤过膜的结构

肾小球滤过膜具有三层结构,由内到外为:内皮细胞,基底膜和肾小球囊的脏层上皮细胞(足细胞)。

内皮细胞间有小孔,大小约为500~1000A,小的溶质和水容易通过这种小孔。

基底膜为连续无孔的致密结构,厚度为3200~3400A,表面覆有胶状物,胶状物的成分似以粘多糖为主,带负电荷。

肾小球囊的脏层上皮细胞(足细胞)具有相互交叉的足突,足突之间有细长的缝隙,宽约100~400A,长200~900A,上覆有一层薄膜,此薄膜富含粘多糖并带负电荷。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滤过屏障

滤过屏障,指的是血液从入球微动脉流经血管球毛细血管时,血浆成分滤入肾小囊腔必须经过毛细血管球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这三层结构合称为滤过屏障。

滤过膜结构组成:

1、内层是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内皮细胞有上许多直径50-100nm的小孔,称为窗孔,它可防止血细胞通过,但对血浆蛋白的滤过可能不起阻留作用。

2、中间层是非细胞性的基膜,是滤过膜的主要滤过屏障。基膜是由水合凝胶构成的微纤维网结构,水和部分溶质可以通过微纤维网的网孔。微纤维网孔的大小可能决定着分子大小不同的溶质何者可以滤过。

3、外层是肾小囊的上皮细胞。上皮细胞具有足突,相互交错的足突之间形成裂隙。裂隙上有一层滤过裂隙膜,膜上有直径4-14nm的孔它是滤过的最后一道屏障。通过内、中两层的物质最后将经裂隙膜滤出,裂隙膜在超滤作用中也很重要。

滤过屏障:血液流经血管球毛细血管时,血浆成分滤入肾小囊腔必须经过有孔内皮、血管球基膜和裂孔膜,这三层结构合称为滤过屏障,又称之为滤过膜。

滤过膜对血浆有选择性通透的作用,若滤过膜受到破坏,血浆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甚至红细胞可经过滤过膜漏出,形成蛋白尿或血尿。

肾小球滤过膜屏障的作用

1、孔径屏障

肾小球滤过膜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缝隙为直径50~100nm,是阻止血细胞通过的屏障,称为细胞屏障;基膜是滤过膜中间层,由非细胞性的水合凝胶构成,除水和部分小分子溶质可以通过外,它还决定着分子大小不同的其他溶质的滤过。

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只允许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万的小分子物质自由通过;1.5万~7万的物质可部分通过;而相对分子质量大于7万的物质(如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几乎不能通过。

2、电荷屏障

指肾小球滤过膜的内皮细胞层与上皮细胞层带负电荷的结构,可阻止那些带负电荷较多的大分子物质的滤过。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滤过屏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111304.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