笈笄是几岁?

及笄,又叫既笄,指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

一、及笄礼的由来

及笄属于古代嘉礼的一种,笄,即簪子。自周代起,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

二、及笄礼的仪式

受笄即在行笄礼时改变幼年的发式,将头发绾成一个髻,然后用一块黑布将发髻包住,随即以簪插定发髻。主行笄礼者为女性家长,由约请的女宾为少女的加笄,表示女子成年可以结婚。贵族女子受笄后,一般要在公宫或宗室接受成人教育,授以妇德、妇容、妇功、妇言等,作为媳妇必须具备的待人接物及侍奉舅姑的品德礼貌与女红劳作等技巧本领。后世改为由少女之母申以戒辞,教之以礼,称为教茶。所以女子年十五岁,则称为及笄。

读作jī,声母为j,韵母为i,声调为一声。

笄,古代女子用以装饰发耳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曾在河姆渡遗址出土。

在古代,汉族女子十五岁称为“及笄”,行笄礼表示成年。

相关组词

1、及笄[jí jī]

古代女子满十五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十五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可以结婚的年龄。

2、笈笄[jí jī]

古代指女孩子已经到了出嫁的年龄。

3、逾笄[yú jī]

谓女子年龄超过十五岁。清 王韬《淞滨琐话·记双烈》:“女父遴选殊苛,低昂不能就。女年亦逾笄矣,或讽女父稍贬焉。”清 张伯行《饬禁婚嫁丧葬华奢示》:“女至逾笄,不得出阁,内有怨女,外有旷夫,嫁妆之害大矣。”

4、折笄之杖[zhé jī zhī zhàng]

笄:簪子。折断簪子的棍棒。比喻对晚辈进行严厉的教训。

5、纚笄[lí jī]

谓束发加簪。

6、始笄[shǐ jī]

《礼记·内则》:“女子十年不出……十有五年而笄。”郑玄 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后因以“始笄”谓女子十五岁开始加笄束发,进入婚龄。

7、荆笄[jīng jī]

用荆枝制成的发簪。借指贫妇。

8、笄岁[jī suì]

女子十五岁。谓及笄之年。宋 柳永《斗百花》词:“满搦宫腰纤细,年纪方当笄岁。”

“笄”的读音是jī。笄指的是古时候女性用来固定挽起的头发的一种簪子,或用于插住帽子。及笄又叫做“既笄”,指的是古代年满15周岁的汉族女子都要进行的成人礼,以笄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意味着女子已经成年,可以出嫁。

笄的组词

及笄、磨笄、笄总、初笄、笈笄、荆笄、摩笄、副笄、始笄、箭笄、榛笄、设笄、将笄之年、吉笄、笄年、笄礼、逾笄、笄岁、栉笄、笄珈、委笄、加笄、折笄之杖、纚笄、玉笄、桑笄、刺笄、笄丱、发笄、鬈笄、未笄、及笄之年、折笄、及笄年华、总笄、笄龄

及笄的出处

《旧唐书·后妃传下·女学士尚宫宋氏》:“﹝庭芬﹞生五女,皆聪惠……年未及笄,皆能属文。”

汤显祖《牡丹亭.第一○出》: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

朱鼎《玉镜台记·议婚》:“润玉年已及笄,要觅一婿,斧柯之任,相属何如?”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论年纪虽则一十四岁,身材长成,倒象十六七岁及笄的模样。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鲁老先生有个令爱,年方及笄。”

和邦额《夜谭随录·吴喆》:“女年甫及笄,有容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115172.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