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是什么意思

朔的基本意思有三个:农历每月初一、始、北方。

1、农历每月初一: 

朔,月一日始苏也。——《说文》

朔月辛卯。——《诗·小雅·十月之交》

朔,月初之名也。——《释名》

“朔日”(农历每月初一),“朔望之礼”(指初一、十五到祀堂祭祀的礼节),“朔食”(古礼之一。帝王及贵族每月初一所备较平日丰盛的膳食)

朔月

2. 始:“

皆从其朔”。——《礼记·礼运》

3. 北方:

城彼朔方。——《诗·小雅·出车》

平在朔易。——《书·尧典》

朔,北方也。——《尔雅》

朔土(北方地区),朔野(北方荒野之地),朔庭(北方异族政权),朔北(长城以北)

朔的意思:月相名。指农历每月初一,地球上看不见月光。朔日。农历每月的初一。北(方)。

朔(拼音:shuò)是汉语通用规范二级字。此字初文始见于战国金文,阴历每月的初一称为“朔”,最初古人是以新月初现为一月之始。天文观测进步后,人们通过观测日的视运动来计算“朔”。

每月农历初一,月球恰好运行到与太阳黄经相等的时刻,此时地面观测者看不到月面任何明亮的部分,这时的月相叫“朔”,又称新月。由于“朔”为一月之始,所以“朔”也引申出“初始”等义。又由于“朔日”是看不见的,因此“朔”也引申出“幽暗”之义。

后来把“北方”“北风”等也称为“朔方”“朔风”等等。在甲骨文及早期的金文中尚未发现“朔”字,可以证明,“朔”字的出现是较晚的事情,大约在战国时期。金文“朔”,小篆将“月”移至“屰”右部。

“朔”在造历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而“朔日”又无月相,肉眼看不见,古人无法凭借对月球的直接观测来确定,只能根据月满时日推算而得知。清人王引之《经义述闻》说:“一月之始谓之朔日,或谓朔月。”据此,大致可以说,至少西周时代就已用“朔”为每月之首日。

朔的意思农历每月初一 ;北。

组词:阳朔、东方朔、扑朔迷离、朔风、平朔、杨朔、朔方、朔月、朔日、朔望、正朔、朔望月、晦朔、河朔、朔风凛冽、朔雪、扑朔、朔漠、龙朔、月朔、朔气、告朔。

成语:

扑朔迷离[ pū shuò mí lí ] 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东西南朔[ dōng xī nán shuò ] 指居处无定之人。同“东西南北”。

龙荒朔漠[ lóng huāng shuò mò ] 北方塞外荒漠之地。亦指在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国家。

穷源朔流[ qióng yuán shuò liú ] 比喻探究和追溯事物的原由。

迷离扑朔[ mí lí pū shuò ]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朔风凛冽[ shuò fēng lǐn liè ] 极为寒冷的北风。

告朔饩羊[ gào shuò xì yáng ] 原指鲁国自文公起不亲到祖庙告祭,只杀一只羊应付一下。后比喻照例应付,敷衍了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130888.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