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效性是什么意思?

时效性的意思是:指信息仅在一定时间段内对决策具有价值的属性。

拓展资料:

时效性的基本原理:应紧紧把握时效性特点,充分发挥时效性的功能,决策的时效性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决策的客观效果。

在法律里“时效性”的意义:追诉时效是刑法规定的司法机关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犯罪已过法定追诉时效期限的,不再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予起诉,或者宣告无罪。

相关法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①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5年;

②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10年;

③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15年;

④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20年,如果20年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后,仍然可以追诉。

意思就是指事物对时间的要求很高。

同一件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具有很大的性质或效果或价值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性就是时效性。

示例:

1、一个消息,在今天是新闻,到明天就是旧闻了,因此这新闻就有时效性。

2、去年流行的服装款式,今年就不流行了,就是服装款式的流行有时效性。

3、当天的天气预报,过了时间就没人再关心了,就是天气预报的时效性很强。

扩展资料:

时效的种类:取得时效与消灭时效。前者式适用于物权的时效,不过目前为止,我国法律没有规定。后者适用于请求权,如果超过一定期间不行使权力,就会导致丧失“胜诉权”。

刑法上的时效是指:法律规定的对犯罪行为进行追诉或者执行所判处刑罚的有效期限。因此时效有追诉时效和行刑时效之分。

诉讼时效届满后,义务人虽可拒绝履行其义务,权利人请求权的行使仅发生障碍,权利本身及请求权并不消灭。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后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效性

法律上的时效性,是指民事权利或诉讼权利等权利,应当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实施或主张,否则,法律将不再予以强制性保护或将丧失该权利。

时效性,以诉讼时效为例。

1、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

2、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

3、《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131004.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