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的起源

1、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亡后,武帝整日恍惚,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的影像,图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观看。

3、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相思之苦得以寄托,从此重振朝纲。这个载入《汉书》的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扩展资料:

1、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千百年耒,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不仅如此,皮影戏还对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有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是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

2、中国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戏的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都起过先导作用。西方世界从十八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对中国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过高度的评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皮影戏

皮影戏最早诞生于两千年前的西汉,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发详于中国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

民间艺术

皮影戏是融文学、戏剧、音乐、美术为一体的民间艺术。皮影,又称“灯影戏”或“影戏人”,是广泛流传于中国民间的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民间戏曲艺术,其戏曲内容和艺术效果,通过灯光、亮子、民间乐器、唱腔、操纵的影人共同表现出来。

文化艺术样式

北宋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喜好的文化艺术样式兴盛起来,中国影戏由娱神到娱人,由讲经到讲史,达到空前繁荣。都城汴梁城里多设小影戏棚子,观众不避风雨寒暑,日日皆是。北宋仁宗时市人表演三国影戏,京师富家子好看弄影戏,每弄至斩关羽辄为之泣下。

色彩鲜艳

陕西皮影历史悠久,是皮影发源地,几乎遍及陕北,陕南及关中各地。陕西皮影的传统剧目以文武兼备的神话剧为主,如《西游记》及《封神演义》等。影子的造型,继承并融汇了汉代画像石的宏大气派,宋代院体画的精致工丽、民间剪纸的装饰纹路、民间绘画的意象表现,传统国画的散点透视,从而形成了造型丰满、线条利落、色彩鲜艳的特点。

融合剪纸和年画的特点

以秦晋皮影为代表的陕西影戏就出现支系庞杂的面貌,仅唱腔就有十余种之多。在制作皮影的选料以及人物的造型上,也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西部山西晋中地区、晋西南地区,青海,甘肃等地的皮影选用牛皮制作,形象夸张又不失精细秀丽。而以河北唐山为代表北方皮影,影人形体较大,一般选用透明度高、结实耐用的驴皮制作,在造型上,融合了民间剪纸和年画的艺术特点。

占据一隅之地

皮影戏由俗讲演变为小说、传奇、公案、史书话本。在杭州还出现了“绘革社”、“簇影人”等专门为影戏刻制皮影的职业行会组织。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也描绘了汴梁市井游乐的场面,其中正在上演的影戏占据了画面一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134014.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