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如下:

平型关大捷,第一次打败了”日本人不可“的神话。用着简陋武器的八路军,以数百人的伤亡消灭了素有精锐之称的板垣征四郎师团的一个联队1000多人,这使得整个华北乃至整个中国的士气为之一振。因为在此之前,没有一支中国军队取得过对日作战的胜利。

平型关的胜利,增强了党派的威望,为八路军在华北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平型关之战的组成

八路军平型关之战是由一系列战斗组成的。以乔沟伏击战为主(含685团在关沟路口的阻击日军第21联队第3大队的战斗),全部战斗还应包括:343旅东跑池的攻击战、独立团驿马岭阻击战、三山阻击战、骑兵营倒马关袭击战。

这些战役被统称为平型关战役是比较合理的,至于第二战区组织的更大规模的平型关抗战,当时阎锡山上报国民政府军委会的战斗要报就称为“平型关会战”。

1、在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打了个大胜仗,经过一天激战,歼灭日军1000多人,缴获了日军的许多武器装备。更加重要的是平型关伏击战打乱了日军的侵略计划,压制了日本侵略军嚣张气焰。

2、平型关大捷使抗日军民士气大振,大大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热情,增强了抗战必胜信念。这是中国抗战开始后取得的第二次大胜利(第一为1933年喜峰口战役),它粉碎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

3、它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迟滞了敌人的进攻,迫使敌人进至浑源和保定的一部分兵力转移到平型关方向,因而有力支援了平汉铁路和同蒲铁路友军的作战,使已陷入敌围的出击部分郭宗汾部得到支援,免于被歼之险厄。平型关是我国抗日战争第一个大胜仗的遗址,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具有自然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军事博物馆。

意义:平型关大捷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打破了其所谓“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扩大了共产党的政治影响进一步统一了共产党内部的战略思想,增进了共产党人对抗日战争规律的认识。

扩展资料:

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斗、平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该战是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率领所部,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临危出征,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战胜利,有力配合了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平型关大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135019.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